施锡林,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3年生于山东泰安。2002年至2006年,在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现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学习,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至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学习,硕博连读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盐穴型能源地下储库建造方面的研究,在储库水溶造腔、不规则盐穴修复、水平连通井建库以及地下盐穴现场探测等方面,取得了若干理论、方法和技术突破,在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以及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数十个盐穴应用,涉及江苏金坛、江苏淮安、湖北潜江、湖北应城、河南平顶山、山东泰安及江西樟树等地,保障并提升了储库建设效率和规模,对于推动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储备起到了积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正在推广至废弃物地下处置、水溶采矿新技术及压气蓄能电站等领域。承担项目和取得成果概况如下:国家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研制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企业项目:主持中国石油技术开发项目1项;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苏盐井神股份、中盐集团等委托项目16项,撰写科研报告20余部;作为技术或现场负责人,完成20余井次现场声纳和电法勘测。人才项目: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专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40余篇),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9项排名第一;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项,9项排名第一;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储库技术规范1项。科研奖励: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4/10),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5/15)、二等奖1项(排名5/10)。学术任职:中国力学学会、美国岩石力学学会和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湖北省科技厅在库专家,10余个中英文学术期刊期刊审稿人。更多信息详见http://people.ucas.edu.cn/~XilinSHI(中国科学大学研究生导师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