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谋杰,男,讲师,197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建始人。2002年6月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物探系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6月在长江大学地物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7月本科毕业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于地震勘探方向的本科生教学,先后担任《地震勘探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地震课程设计》,《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地震地层学》,《Fortran程序语言设计》,”地震勘探实习”等课程教学和辅导;指导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20人,其中,4名获得长江大学“优秀毕业生论文”荣誉,1名获湖北省“优秀毕业生论文”提名奖;工作期间,在《石油天然气学报》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灰色理论的地震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及应用》获得长江大学“优秀硕士论文”荣誉称号;2004年主讲《地震勘探原理》,荣获首届“优秀教案”;2004-2005学年,2005-2006学年连续2年被评为长江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现在主要从事于地震资料解释、地震资料处理、储层预测、地震属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学习工作经历:1、1998.9-2002.6,就读于原江汉石油学院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2002.7-2004.8在原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物探教研室工作,2003年晋升助教。3、2002年7月-2002年10月,在新疆地调处实习,学习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工作。4、2003年5月,在物探局进行地震数据结构专题培训。5、2003年11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行地震偏移成像理论的学习和培训。6、2004.9-2007.6,在长江大学攻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7、2007年7月—至今,在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物探教研室工作。2009年3月晋升讲师。主要学习工作业绩:1、2004年主讲《地震勘探原理》,荣获首届“优秀教案”;2、2004-2005学年,2005-2006学年连续2年被评为长江大学“优秀班主任”;3、2006年3月,在《石油天然气学报》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论文题目“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储层参数预测方法与应用”;4、2007年5月,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灰色理论的地震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及应用》获得长江大学“优秀硕士论文”;5、2005-2008,勘探地震学实验实习与课程设计新的实施方案研究,长江大学教研项目,主要参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