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餐饮食品 > 思想酿

思想酿

「造未来专访蒋红星」

出镜人物:蒋红星

出生年月:1963年2月

籍贯:湖北枝江市

现任职务: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曾获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白酒专家、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性格:内向、好学、务实

朋友评价:实在

十四岁时,他是在枝江酒厂门口等着挑酒糟回去喂猪的乡下少年;四十岁时,他领导的枝江酒业公司已从一家县级小厂进入全国白酒十强,年销售收入7.2亿元,利税1.2亿元。风云变幻,当年那个挑酒糟的乡下少年,经历了人生怎样的沉浮和历练?

挑酒糟的队排得很长很长,他站在门外想:我要是酒厂的一员,该有多好

每隔两个星期,蒋红星就要到离家两公里远的枝江江口镇上的酒厂去挑酒糟和锅底水(一种喂猪的材料)。两公里的路不长,但酒厂门口排的队却很长,有时一站就是一夜。

这是1977年的夏天,蒋红星14岁。年少的蒋红星早早认识到生活的艰辛,在长长的队伍当中,闻着酒厂传来的阵阵酒香,蒋红星心想:要是我也是酒厂的一员,该多好啊!家里的猪就有吃不完的饲料,母亲也就不用那么操劳。

在浓浓的家乡酒香里,一个懵懂的乡下少年,完成了对人生最初的憧憬与梦想。

5年之后,蒋红星把这种憧憬变为了现实。

1982年,大学毕业的蒋红星回到家乡,被分在了当地化肥厂。在参加了工作两个月后,他给人事部门写了一封信,诚恳地希望能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到酒厂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封信经过层层上转交到了时任枝江轻工局局长刘光富的手中。“这是一个有思想的青年”,正是这位刘局长的开明和慧眼识珠,让蒋红星得以调动成功。蒋红星也因此成为枝江酒厂历史上第一个引进的大学生。

在得知调动成功的消息后,兴奋不已的蒋红星提前一天骑着自行车赶了15公里多山路来到酒厂。在这番提前接触中,蒋红星获得一个重要消息:厂里为了表示对这个大学生人才的重视,明天领导将亲自到化肥厂去接他。

于是在1983年深秋的某天清晨,枝江江口的山路上便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小伙子,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用力地蹬着自行车,他刚刚赶了15公里路来到这里,很快就又要走。但他的心里是欢喜的——调动成功和被人重视的喜悦,也有些诚惶诚恐——这样麻烦领导,多不好意思。

就这样,蒋红星拎着几件简陋的行李踏进了向往已久的枝江酒厂大门。从此,红星闪光,酒厂转折。

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他的命运和被推到生死存亡边缘的酒厂紧紧连在了一起

1989年,26岁的蒋红星因工作表现出色被任命为枝江酒厂副厂长。尽管这位年轻有为的副厂长在产品研制开发方面成绩斐然,尽管“枝江大曲”百年老字号招牌依然响亮……但商战,从来就是强者的天下。由于枝江酒厂生产的产品档次低,产销不对路,加之国家宏观紧缩,银行不再给企业输血,枝江酒厂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要债的不离门,企业经营者整天为职工的工资发愁。

1996年,对于蒋红星和所有的枝江酒业人来说,是尴尬、困惑与充满痛苦的一年。在这一年,有着百年酿酒历史的枝江老字号面临着被兼并的危险。无情的市场给沉睡的“枝江老字号”重重一击,不在竞争中崛起,就是竞争中灭亡。

8年之后,当蒋红星再度回忆起这段痛苦却具有转折意义的往事时,仍然禁不住感慨万千:“当时全厂上下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痛与悟,我们不能再抱着国企和老字号的招牌夜郎自大,我们开始关注市场,开始认真地学习和研究竞争对手。1997年,我们的全年销售额是5700万元,‘稻花香’是5亿元。对手,就像是一面镜子,一个榜样,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也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正是这种动力,让枝江酒业人开始发奋努力,也让蒋红星开始了大胆的市场探索。学习对手的营销策略、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在经过周密地市场调查后,他认为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生产新产品,以市场的法则进行产品的开发管理和销售。他请来策划专家,加强对枝江的品牌形象宣传,率先把广告做到了中央电视台。

1998年初,蒋红星临危受命任枝江酒业“一把手”,他一手抓企业内部管理,一手抓市场开发,精于技术的蒋红星敏锐地找到了技术和市场的最佳契合点。

2004年,“枝江大曲”的销售额在1997年5700万元的基础上翻了12倍多,达到惊人的7.2亿元,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十强。

在成绩面前,蒋红星没有狂妄,没有自大,他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平和和谦逊。他说:“企业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发奋图强意识,和我们敢于也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的精神,更令人振奋,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我们的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销售收入连续6年每年递增1亿元,到2007年,我们的销售收入将突破10亿元。”

武汉很大很大,市场大意味着机遇,意味着难度,也意味着希望

1997年7月29日,枝江酒厂一辆装满“枝江大曲”的大卡车第一次开往武汉市场,此时蒋红星就坐在车内。他想起了很多,想起当年他也是坐着这么一辆大卡车进的厂,想起了和“枝江大曲”这一路风雨走过的这些年,还想起了一句厂门口贴的那幅颇为豪迈的标语:“向武汉要发展,不占市场不回头。”

得武汉者得中原,蒋红星怀揣着靠信誉向银行贷来的300万元,带领着一帮人马,开始了彻底改变枝江酒业史的一次奋斗。

蒋红星知道,市场大意味着机遇,意味着难度,也意味着希望。他经过周密的策划,独创性地推出了一系列的营销举措,在江城打响“枝江大曲”的品牌,一时间,“枝江大曲”的宣传进入千家万户,百年老字号广告人人皆知,大街小巷卖酒人随处可见。辛苦的努力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当年武汉市场销售达到3000万元,取得历史性的大突破。

1998、1999年两年成功的市场运作,使枝江酒业彻底打了翻身仗,成为武汉白酒市场上第一占有率名牌,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枝江酒厂向人们走来。

岁月陈酿好酒,思想酿造未来。此后,“枝江大曲”成功地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市场的制高点,不仅在宜昌在武汉在湖北妇孺皆知,在全国22个省市区域性市场都赢得了一席之地。

回想枝江酒业发展这波澜壮阔的几年,蒋红星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要做大做强,一是要有真正干事业的欲望和冲动,并持之以恒。二来要有实干精神,小到营销方案,大到经营战略,目前我们投资8000万元的优质枝江大曲扩建工程已接近尾声,明年3月就将竣工。”

2004年12月23日,一份枝江酒业2004年全年销售统计表摆在了蒋红星的案头。蒋红星的目光只在上面稍作停留——“2004年枝江酒业全年销售收入达到7.2亿元,利税1.2亿元。”

蒋红星显然对他抽屉里的另一份统计更为刻骨铭心,那是一张早已过期的报纸——1997年12月23日的《湖北日报》。7年前的12月23日枝江酒业第一次上《湖北日报》,是被作为亏损大户的负面典型,报上提到枝江酒厂只有一句话:1997年亏损1000万元。

历史总有某些惊人的巧合,却又总是出其不意。

[记者手记]人如其酒

一提起“枝江大曲”,你首先会想到谁?谁是“枝江大曲”真正的形象代言人?在我看来,不是傻得可以的陈奎安,也不是边跳边唱的曾志伟,而是蒋红星,一个人如其名、人如其酒的醇厚男人。

茶越冲越淡,酒越陈越香。已过四十的蒋红星平易、朴实,没有一丁点儿老板的架子,他讲贡献、讲人情,讲人缘,重利更重义。难怪有朋友评价他说“蒋红星生意做得好,人做得更好,人气即财气。”

蒋红星和他的酒一样,温和之中也有那么一点点“冲”劲。1997年当枝江酒业面临兼并倒闭的危机时,蒋红星就大胆表现出他“冲”的一面:他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向领导陈述企业将被兼并的切肤之痛,带领全厂职工同舟共济、共闯难关。不讲狠,但绝不服输,这就是蒋红星。

时代在变,“枝江大曲”的品质没变,蒋红星也没有变。这位从枝江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在历经多年奋斗、誉满其身之后,仍然保持着他纯朴的本色:他捐资助学,平和待人,踏实做事,和他的枝江酒业人一起在酒香中闯出了市场,树起了品牌,悟出了人生,品味着生活。

人如其酒,回味悠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思想酿相关资讯:

【思想酿】同名的人物

思姓名人

餐饮食品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