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雍,男,汉族,1959年7月生,湖南长沙人,工商管理硕士学 位,中共党员,1997年调至中铁大桥局桥梁机械制造厂,先后任副厂长、厂长,于2002年至2008年连续三次主持桥机厂改制,现任改制后的武桥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导师。
武桥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铁道部大桥局桥梁机械制造厂。作为一个老牌的国有企业,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曾经一度濒临破产。在此危难关头,黄雍担任了企业的一把手,带领广大员工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大力推行改革改制,五年跨三步,一改,再改,三改,使企业起死回生,由一个濒临破产的老牌国企,成功“变身”现代企业,使企业走上了迅猛发展的快车道。与改制前相比,总资产增长900%,营销收入增加115.4%,实现利润增收100.9%,员工收入增加67.9%。2008年的冬天,一场经济危机席卷全球,面对着这一个经济严冬,黄雍又一次力挽狂澜,使企业化“危”为“机”,逆势而上。2008年营销收入再创新高,同期增长30%,2009年前三季度营销收入已达到2008年全年总收入水平,有望再创新高,并成功进军水上船舶市场。
面对着全球金融风暴,在公司发展方向上,黄雍制定出“一二三”战略,即:“坚持一业为主”——立足于装备制造行业,做优做专并做强做大桥梁施工装备、特种起重设备和桥梁钢结构主业;“实施二元发展”——积极稳妥地开展产权及资本运营业务;“推进三大转型”——推进公司由生产密集型企业向科技密集型企业转型,由国内市场营销向国内国外市场营销转型,由非标准业务向标准化业务与非标准化业务并举转型。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黄雍坚持突出主业的经营方针,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把起重机械做大做强,桥梁施工设备做专做精,钢结构产品做宽做广。整合原来单一的桥梁工程机械研究所、起重机研究所、水工设备研究所、施工设备研究所、自动化控制研究所和工艺研究所,组建了实力强劲的技术设计研究中心,并被湖北省科技厅认定为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先后研制出了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桥梁施工设备,研制出有以KTY4000为代表的工程钻机系列;“风范”号2400吨起重船;以900吨国产化运梁车为代表的客运专线“制、提、运、架、移”施工设备;以桥梁钢结构、建筑钢结构为代表的钢结构产品。船厂2400吨大型龙门吊机和船用克令吊机的研发承制,标志着公司研制的触角已深入到水上船舶设备制造市场。公司多项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有的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管理中要效益,从成本中要效益,这是黄雍常说的一句话。自2008以来,制定出台一系列加强内部管理的条例,使公司各项工作有归可依,各单位协调生产安排,有章可循。为增加企业抗风险能力,搭建公司母子结构,组织规范十余家子(分)公司,总资产达20亿元。
“企业兴旺,员工富裕”这是黄雍给企业定下的发展目标。全球经济的萎缩,众多企业开始裁员减薪,但黄雍说,要让和谐的笑容写在我们每一个员工的脸上。2008年以来,不仅做到了不裁员不减薪,反而保持员工收入增加20%,新招大学生和作业工人400余人。
“做有信心的企业家,办有责任的企业;在危机中创新,在困境中发展。”面对经济危机,黄雍这样说道,同样也是这样做到的。2008年来,公司先后获得“湖北省2008年度文明单位”、“武汉市信用企业”、“武汉百强企业”、“湖北省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贡献单位”等荣誉,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黄雍先后获得“湖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和武汉市改革三十年功勋人物”、“武汉市优秀企业家”“中国骄傲?第八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如今,以展翅欲飞的武桥重工,将在黄雍的带领下,坚定地朝着“国内知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管理型企业”的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