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才,男,1969年出生,张家口市普爱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2016年,他联合当地爱心人士创建“万全区普爱公益志愿者协会”,先后策划、组织并开展了文明旅游、关爱他人、文明祭祀、植树造林、文艺宣传、高考助考、端午送粽、交警执勤、消防宣传、防灾减灾、比赛引导等两百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吸纳志愿者660余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张大胆”的来由
早在上小学时期,他就被“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教育氛围深深感染,在以后漫长的人生路上,他坚持做好事的态度从未改变。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做个好人”,张永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06年生平第一次无偿献血,那年,他正式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此后,他每年坚持两次献血。
48岁时的张永才是一名普通焊工,一次在焊接汽车油箱的时候,油箱突然爆炸,火、油瞬间喷上全身,当场工作的他刹那间变成一个“火”人,左手小指被烧掉,耳朵也烧掉半块,最严重的是他的左腿,皮开肉绽,露出了骨头,烧伤的痛苦,让常人难以想象,本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失去经济来源,但并没有就此击挎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身体稍稍好转后,为了生计仍一如继往从事焊接工作,就此得了一个雅称“张大胆”。
烧伤后的他前前后后做了九次“活扒皮”的植皮手术,就在准备接受第十次植皮手术的时候,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电话。因为他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和香港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张永才为可以救别人的命感到激动,执意捐髓,主治大夫说:“不马上进行植皮手术的话,有可能这辈子都得瘫在床上”,家人坚决反对,爱人更是极力劝阻。可张永才却说,“只要我不死,就要捐献,救他人一命!”
当大夫用轮椅推着他到北京的医院捐髓时,所有人都为他鼓掌,并竖起了大拇指。到现在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在准备捐髓的过程中,他的腿还一直流着血。值得纪念的是,在张永才46岁生日那天,他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了河北省第243例成功捐髓者。
医生说,因为捐干细胞耽误了治疗,以后要想恢复到正常行走很难,腿还要做多次植皮手术。但就算这样张永才也不后悔,他认为这样做完全“值得”!
义无反顾走上公益路
在全身65%面积烧伤的情况下,为香港一位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大难不死的张永才联合当地爱心人士于2016年8月一起创建了“万全区普爱公益志愿者协会”。至今他担任会长已将近五年,志愿者人数也已发展到660余人。多年来,他本人始终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功策划、组织并开展了文明旅游、关爱他人、文明祭祀、植树造林、文艺宣传、高考助考、端午送粽、交警执勤、消防宣传、防灾减灾、比赛引导等两百余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以公益演出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展演,并吸收更多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张永才通过微信群广泛动员志愿者们发扬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积极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去。他带头报名,在小区的防控检查站连续几个月承担日常执勤的任务,承担小区的入户排查、出入登记、分发物资、病毒消杀、核酸检测等工作。他向协会会员们发出了“积极奉献爱心,助力抗击疫情”的捐款《倡议书》,所筹善款全部用于慰问疫情防控高速路口、国道卡点上的工作人员。面对危险,他冲锋在前;面对困难,他迎难而上,张永才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使命担当冲锋在志愿服务第一线,践行着他作为一名优秀公益事业者、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生的承诺,“普天下之爱,爱天下之人。”
让生命因助人而变得更有意义
“张会长,有段时间没见你了,挺想你的。”这是一位光荣院老人与普爱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张永才的日常对话。“嗯,疫情防控不让随意走动么,这不是疫情好点了,我想你们的头发该理了,这不就来了么。”他一边说,一边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理发工具,给老人理起了发……这就是张永才的日常。
张永才,身残志更坚,公益路上无止境,走上这条路以后,他将此作为毕生的追求和一项伟大的事业。他特别忠爱当兵的人,逢年过节都要去光荣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端午节送粽子,“八一”送演出,国庆节与老人联欢……理发服务一直在坚持,这一坚持就是五年,他决定要将此事坚持到底,从小事儿做起,从点滴做起,做成一个事业,做成一个品牌。
一个人活着,就是要为社会、为身边的人奉献自己的力量,让生命因助人而变得更有意义,这是对张永才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