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建了以茶叶、核桃、畜牧养殖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带动了当地群众产业发展和就业,凝聚了附近村民小组的群众战斗力。
事迹详情
王俊文,因家庭条件限制,父亲在村公所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为全村人民谋出路、奉献时间,母亲一人在家维持全家生计,年幼的弟弟正在上学,他毅然选择放弃继续升学的希望,放弃参军的梦想,回家创业,扛起养家糊口的重责,在家人的支持鼓励下,创建了以茶叶、核桃、畜牧养殖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带动了当地群众产业发展和就业,凝聚了附近村民小组的群众战斗力,并在创业取得一定效果后,积极参与到村寨建设中,凡是有本村公路修建需要群众集资的情况,他都带头捐资,尤其是在修建县城至联福水泥路的时候,更是带头捐资近3000元,日常生活中,在邻里之间热心助人,口碑较好,正是我们需要将其推出以达到带动更多青年学习的乡村道德好青年代表。
该同志自2002年毕业以来,先是选择创业致富,将家庭的生活重担承当起来。创业,很平常的一个词语,但创业成功,他付出了无尽的艰辛和汗水。当时,他刚从学校毕业,父亲忙于村上事务,母亲身体不好,一家的产业发展重任全部落在他的肩上,当时,家中有几亩茶地,但因为疏于管理,茶地杂草丛生,经济效益低下。他经过了认真调查研究,到外地参观学习,依据当地气候温热、地广人稀的优势,在家人的支持下,借款10万余元,用于管理茶园,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同时跟周围群众又租了一部分土地用于新植茶树,并且在茶园上套种了1500余株核桃树,这样不仅解决了茶叶覆阴树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土地利用率。
通过“借鸡下蛋、鸡生蛋、蛋生鸡”的资金运转模式,不断积累财富,在2008年,他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山羊价格稳定,当地土地宽敞,养羊成本低,羊还可以吃掉茶园中的杂草,羊粪又是很好的茶叶、核桃肥料,一举三得,于是借债发展山羊养殖。到目前,茶园总面积已发展到150亩,茶园茶所生产加工干茶9.6吨,实现茶叶产值17.5万元,干茶平均单价为18.22元/kg,对周边胡广寨、沟边、老人山三个村民小组的茶叶鲜叶进行收购加工,解决了当地群众卖茶难,卖茶远的困难。
在茶叶产业初见收益的同时,通过精心管理,大量施农家肥,核桃产业也崭露头角,实现泡核桃收入10万余元。
山羊养殖效益良好,目前山羊存栏80余只,每年出售山羊15只左右,年收入1万多元,山羊每年产生大量羊粪,大大节省了茶园肥料成本,同时也为发展生态茶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上种种,都是王俊文同志创业至今的情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能够取得如今的结果,首先离不开党委政府对青年创业的大力扶持,其次少不了自己的艰苦奋斗和积极学习,而且邻里之间的帮助必不可少,没有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也就没有现在他的产业。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自己的产业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他从内心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每年都有5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他的企业打工,增加群众收入,他不仅在招收工人,同时也在不断带动他人如何致富,在当地,多数群众茶园管理意识淡薄,茶叶多数是自然生长,重栽植、轻管理现象严重,采茶都是“一把抓”,没有分等级采摘的意识,王俊文在收购茶叶的同时,会耐心的讲解茶叶分等级采摘的好处,在平时,有空就会到农户家中亲自指导茶园管理技术,传授群众致富技术。
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王俊文的产业发展渐渐走上了正轨。他不仅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而且淳朴善良、热心助人。他富了不忘本,一心想着让村民也能过上好日子。他建立的茶叶初制加工企业,让当地的种茶户茶叶有了好销路,无私向村民传授管理技术,指导村民科学管理等,邻里之间有什么苦难,只要他知道,他都会带头帮助解决困难,他的事迹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代道德好青年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