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有余,汉族,文学硕士,甘肃古代文学学会会员,甘肃乞巧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民协会员。严谨从教,欢喜求知。从1998年起投身基础教育事业,教龄已达21年,其中在师大附中任教12年,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价值,凸显语文学科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建设性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 多次赴地县参加支教活动。2014年10月获第五届“创新杯”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2015年4月获甘肃省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优秀课堂作品展示大赛一等奖、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2017年参加全国“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获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部级“优课”荣誉。 一直坚持从事古代文学、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和研究工作,已形成自己的研究专长,成果颇丰,2006—2008年承担甘肃省哲学社会学科重点项目《陇东南牛文化、乞巧风俗与牛郎织女传说——甘肃一个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论证》的研究工作,2011—2015年参加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开发促进师生有效发展的的研究》的研究工作,2013年至今参加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主流与分流——牛女传说和七夕风俗的传播与分化研究》的研究工作。2014年7月出版《西和乞巧节》一书(合著,撰写8万字,上海远东出版社)。在《西北民族研究》《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