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200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在余姚中学担任生物教师。三年里,她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服从领导分配,认真完成每项工作任务,遇到难题虚心求教、对专业知识认真钻研、精益求精,迅速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对待专业,谨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参加工作第一学期,王欣欣老师拜余姚市生物学科骨干陈伯军老师为师,认真学习师傅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在一学期内听课超过三十节。同时,她积极与师傅和其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探讨教学中的难题,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练习不断充电,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学习会议,业务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她自信而又谦逊,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所以她课前认真的备课和仔细的研究,在教学中用幽默的语言和有趣的事例来化解教学中的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认真的反思教学中的优劣之处,及时记录和调整。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传道有术,解惑有法”,她的课也受到学生们的喜爱。2011年三月,她在宁波高三复习会议上进行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专题复习》课堂教学的展示,获得了与会老师的广泛好评,2012年她参加了宁波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比获得一等奖,也是获得此奖项的最年轻的教师。除课堂教学外,她还非常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发展。为了尽快熟悉学科高考要求和应试技巧,她利用大量时间做题、磨题,查阅资料,与同组老师讨论研究,很快便熟悉了考试的范围、内容,对学生的提问能应付自如。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思考、整理,2010年她参加余姚市首届中小学“教学反思”论坛,获得优秀“教学反思”一等奖,所撰写的论文《网开一面,方可教学相长》获得宁波市生物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另已有数篇文章发表于《考试报》和《生物学教学》。二、对待学生,心灵和心灵撞击,生命和生命对话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教至今,王欣欣老师一直以“平等”“友爱”为对待学生的准则,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在学生眼里,与其说她是位老师,不如说她是个大姐姐,“没有架子,特别亲切”。上课时,她总是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下课后,哪怕晚上或是周末,只要学生有需求,她总会无怨无悔的留在学校为学生答疑解惑,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她从来不会因为学生的问题而感到厌烦,总是耐心的解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她热爱学校,喜欢学生,以校为家,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左右。她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业,也非常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当同学们遇到生活中的困难也乐于与她交流,因为她的信任和尊重、她的欣赏和宽容,和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三、对待挑战,迎难而上,开创另一片天地“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工作难度高,奉献大,实现的自我价值便越多!”这是她接受高二生物学科竞赛辅导工作时的自我激励。对于一位刚工作两年的教师,竞赛辅导确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一学年,她任教四个班级,两个实验班和两个普通班,日常教学任务重,而竞赛辅导不仅需要增添每周约6课时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这6个课时需要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料,精心准备,耗时耗神。在学生层面,高二才开始开设竞赛辅导课相比于竞赛成绩突出的强校相比,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却少了整整一年,难度很大;而绝大部分学生兼报其他学科竞赛,精力有限。面对这些难题,她没有退却!她占用大量的休息时间学习竞赛课程自我充电;积极请教学科组其他教练,收集整理资料;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以弥补教学时间的不足,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建立QQ群方便和学生联系交流,及时答疑;特别是当学生们困惑,缺乏自信想要退却时,她总是会给与鼓励,和学生一起坚持走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2年全国高中生生物学联赛中学生们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并获得浙江省团体奖的荣誉,这分成绩单可谓一个历史性突破。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在教师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王欣欣老师不倦追求,用真诚的奉献营造未来的山花烂漫。相信勤奋、务实、聪颖的她,将一如既往在教育的天地里倾洒才情,更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