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梅,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百名优秀德育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广州市名班主任、广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区名班主任刘逸梅工作室主持人、花都区优秀教师、花都区优秀班主任、花都区好人等,并多次在全国省市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如2003年参加广东省优质课大赛中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获第二届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征文活动一等奖;《字里行间都是爱》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8次学术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和广东省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无私,最光辉的职业……而我们,只愿做那一颗小小的、朴素的、随处可见的铺路石,静静地躺在泥土里,铺成一条条洁净小道。虽然它比不上水晶的纯净,不及宝石的艳丽,没有钻石的光芒,但我们的目标明确且坚定,那就是让我们的年青一代走在我们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阳光自信地奔向前方,奔向远方,奔向四方,奔向多彩的人生路!
刘逸梅老师就是这样一块平凡的铺路石,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以饱满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她教龄32年,带过一批又一批学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刘姥姥”。学生遍布神州大地,桃李芬芳誉满花城,是一个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社会尊重的好老师!
一、幸福的起点,“刘姥姥”的德育花园
从1991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栉风沐雨的三十二年里,“刘姥姥”一直主动承担班主任和德育管理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刘姥姥”深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是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智慧的过程,应该用师者之爱来帮助生命的成长。
作为班主任,她严而有爱,总是在鼓励、微笑和赞赏中走进学生的心田,在爱与期待的目光中,让学生相信自己,学会管理自己。
在她的德育生涯中,2012年的云山17班的故事成就了一段教育佳话,十年来令同行们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2012年姥姥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这个班可谓“先天不足”,不仅入学平均分比其他班低18分,而且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迟到现象常见。甚至有调皮娃儿在老师写板书时,竟从过道匍匐出去操场打篮球……啼笑皆非的行为林林总总,搭档的同事都笑称:一不小心搭上了姥姥的“沉船”。校长也担心姥姥的管理难度太大,曾征求姥姥的意见是否需要重新分班。姥姥立刻表示不需要,并充满信心地说:“相识就是一种缘分,三年后必将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于是,姥姥开始蛰伏之旅,在充分观察、分析,摸清班级情况后,根据过往经验和班情采取一系列的三年规划措施,如每天一句的带有个性化的“姥姥赞”激励语、毅力大考验的“抗诱惑制度”、“姥姥大助理”的值周班长轮流制、“我的责任田”的管理制度、内修素质外塑形象的“阳光班为人处事三十六条”等管理制度。从思想上激发学生上进的动力,从制度上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向学生承诺:如果全班能坚持三年都完美达标,将会有意想不到的奖励。
在这三年里,姥姥躬身入局,把自己化为班级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份子。为了整治迟到,姥姥“以身试法”,先“不小心”迟到,然后按照班规率先接受惩罚,以身作则刹住了班级严重的迟到风。诸如此类的斗智斗勇的故事比比皆是,姥姥在见招拆招中还善于用文字记录学生的成长,写成了教育叙事《老师也迟到了》、《把“球”踢回去》等发表在《中小学德育研究》。
姥姥还充分发挥家长的协助作用,搭建了“三位一体(学校、学生、家长)互动模式,建设自主管理特色班级”的平台,让家长进课堂,参与班级管理。利用家长的优势资源进行主题班会的教育,开展科普、生活技能提升的选修课,带学生去北京名校励志游等活动。家校共育,形成合力,大力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激发了学生不断上进的动力。
老师成就学生,学生成就老师。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班级中考总平均分超过其他班46.8分,以绝对优势位列年级20个班中的第一,并创造了云山学校全班一起上重点的历史。姥姥也兑现三年前的诺言:给全班同学一个难忘的毕业大餐。为此姥姥付出了三个月工资的“惨痛”经济代价,尽管如此,姥姥也是开心不已。
在德育工作方面,“刘姥姥”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百名优秀德育教师”“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广州市名班主任”“广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花都区优秀班主任”“花都区骨干班主任”“花都区名班主任刘逸梅优秀主持人”等光荣称号。姥姥严爱兼顾的做法,让学生又敬又畏又爱,热心的她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心呵护、用爱关怀打造了一所充满芳香的德育花园。
二、幸福的源泉,“刘姥姥”的活力课堂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让政治课堂变成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各抒己见的活力课堂,是她不懈追求的教育境界。
“刘姥姥”坚信——课堂是师生智慧碰撞的殿堂。为此,“刘姥姥”总是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创造性想法充分鼓励,对学生的不同看法尊重理解,对不正确的见解宽容引导,让学生敢于说,愿意说。对沉默寡言不自信的同学,“刘姥姥”也不“放过”,总是亲切地走到他的身边,温柔地注视他:“你虽然没有举手,但是老师相信你能说出很精彩的回答,请你谈谈自己的想法,好吗?”她敏捷又温柔的眼神像照射灯一般,一遍又一遍注视着每个孩子,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展示自己。“刘姥姥”将真诚的种子播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同时也收获了学生内心深处最真诚的情感。
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姥姥经常利用课间、午休、放学后等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还创设一系列奖励机制来促进学生学习政治。例如设置“姥姥知识银行”,通过知识打卡来积累积分,再结合“集姥姥赞的兑奖制度”,给与满足条件的孩子兑奖机会。奖项内容非常丰富,全部由学生和姥姥共同制定。这种灵活、有趣的激励方式使得姥姥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政治课堂上学生全神贯注,状态极好。姥姥的课堂也成为了秀中新老师走上讲台前受观摩频率最高的课。
此外,姥姥深知政治学科的特殊性,如果远离生活,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于是经常收集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作为上课的材料,例如讲到“家庭生活”,姥姥会向家长们征集学生小时候与家人亲密相处的照片;讲到“走近老师”,姥姥又设计“我为老师打call”的学习活动,为喜欢的老师画一张肖像......这些活动都可以看出姥姥在教学上的钻研,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
“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姥姥,给与了学生源源不断的幸福源泉。姥姥的女儿也是姥姥做班主任时带了三年的学生,中考考入华师附中,高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她亲眼见证了妈妈(姥姥)的辛勤付出,一直骄傲地对爸爸说:“我老妈的课堂那是连想走神都不舍得魅力课堂!”
姥姥的教学成果显著,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花都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三、幸福的坚守,“刘姥姥”的桃李满园
三十二年的教育生涯,“刘姥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德育管理工作。对大多数老师来说,班主任工作繁琐而又辛苦,避之不及,她却乐在其中。三十二年充满热情、无私奉献的坚守,也成就了“刘姥姥”的桃李满园。
“刘姥姥”工作兢兢业业,她从没有因生病或个人私事而请过假。2020年5月,她年迈的老母亲重病住院,家婆也同时病重在另一家医院住院,白天“刘姥姥”的丈夫请假照顾两个老人,“刘姥姥”下班后去接替照顾工作。临近中考,“刘姥姥”将全部的心思扑在学生身上,只能由她丈夫全天候两院往返照顾,一个月后,一直理解、支持毕业班工作的丈夫也因长期劳累快顶不住了,便跟她商量:“你可不可以晚修请下假?”她脱口而出:“不行呀,学生就要中考了,正是关键时刻,我……”。7月,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毕业班的师生要在学校封闭管理,照顾两位老人家的重任全都落在丈夫一人身上。等中考完“刘姥姥”匆匆赶回家,才得知家婆在她回家的前一天已永远离开人世,最后一面也没见到……
那年中考,她的学生陈靖宇、江希悦以总分751分和748分获全区公办学校的第一、第二名,当接到孩子和家长们的报喜时,她再也忍不住哭了。
“刘姥姥”对孩子的关怀,从不只停留在学校之内。曾经有一位学生不思进取,随意旷课,与父母关系很僵,姥姥及时找该学生谈心,并且联系了他的几位死党一起去他家里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交谈。化解他心中的疙瘩,帮助他重回学校,扬起理想的风帆。慢慢地,这位学生由逃学、厌学、漠不关心集体发展到集体荣誉感强,学习认真,成绩平稳上升,甚至高考考上了警官学校!为了感恩姥姥,毕业后他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就第一时间给姥姥买了一枚胸针送给姥姥,代表他感激之情。
姥姥不仅是学生心中严而有爱的姥姥,也是家长心中信赖的好朋友。哪家因孩子教育问题出现矛盾,家长一个电话,姥姥摇身一变为“知心姐姐”开始劝导。哪家因特殊情况无法接孩子,姥姥也总会为家长排忧解难,陪伴孩子到最后一刻。互相的理解和支持让姥姥和家长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以情换情,以心比心。孩子们慢慢长大,对姥姥的牵挂日益增长。用学生的原话:“在我们青春懵懂而又最美的青春时光里,姥姥陪我们长大。现在我们长大了,轮到我们来照顾关爱姥姥啦!”学生谈对象还带回来给姥姥审核,结婚生娃的喜宴从不落下姥姥。孩子毕业后,姥姥与家长也继续融洽相处,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昔日的家长也处成了朋友般的亲人关系。2018年花都暴雨时,姥姥所在的小区泊岸君庭水浸,几十位家长和学生因担心姥姥不约而同来到姥姥所在的小区,吓得门卫以为是闹事的人,还差点报警呢。
姥姥的无私奉献,执着坚守,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受姥姥的影响,学生邓粤芳、张木生、李泽兰、林瑛、李敏华、袁仲恩、罗嘉怡、陈靖雯、平珊珊等同学相继走上了教育的岗位,并在岗位上独当一面、做出不菲的成绩。浇灌红花育桃李,桃李自有桃李香。
四、幸福的归宿,“刘姥姥”的教育传承
教书育人三十二载,“刘姥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为了帮助学校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们提高专业能力,很好地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作为区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和区班主任研究会的副会长,“刘姥姥”不但带动本校的班主任团队,还辐射到全区的班主任团队。
云山学校教师王惠群也受过她的帮助。2009年,王惠群大学毕业到学校,由于从教经验不足,王惠群一度感到迷茫和彷徨。“刘姥姥”主动和王惠群开展“蓝青工程”的结对活动,帮助王惠群开展主题班会,手把手地带她家访,指导并全程陪伴她参加广州市班主任能力大赛,最后王惠群老师荣获广州市班主任能力大赛总分二等奖,班级规划单项一等奖!
在姥姥的影响和带领下,云山学校王惠群、毕丽群、汤滢滢等老师相继成为广州市骨干班主任;秀全中学陈贺文、刘籽言、杜艳芬等成为区优秀班主任。他们传承姥姥的倾心教育、用心用情做事的优秀品质,带出一个个优秀班集体。
在姥姥的带领下,云山学校优秀的班主任团队获得了区“花都好教育你我同创享”一等奖和广州市的铜奖;在秀中带领初中部团队获花都区委区人民政府“花都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姥姥还心存大爱,作为区班主任研究会的副会长,不断不惜余力指导年轻班主任,引领他们不断成长。2021年在省班主任技能大赛获四项第一的鲁萍,在她工作室成立之初,姥姥就受圆玄中学副校长杨美英邀请前去听评主题班会并指导工作。
此外,“刘姥姥”还多次受邀去贵州织金、黔西和花都区华侨中学、花都区雅宝学校、花都区狮峰中学等等学校和每年的花都区全区新教师培训做主讲人,进行班主任理念和带班经验的经验分享,为教育事业做好传承尽一份微薄之力。
看到年轻的一代代班主任不断地成长、超越、卓越,姥姥心中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教育就是一代代教育人用心耕耘,创新求索。
一生奋斗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姥姥也将面临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光荣退休的情况,当得知这个情况,秀中现任校长郭飞红不舍挽留,希望姥姥退休后能继续留在热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岗位上。姥姥爽快表示,只要学校需要,一声召唤她一定会满怀热情地重回钟爱的教育岗位,继续支持学校的教育,继续尽一份微薄之力。
让爱的教育继续在花都教育传承,这是“刘姥姥”幸福的归宿!
她总是说:和孩子一起成长是非常幸福的事。自己也就变成了“幸福的‘刘姥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