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明国,男,1947年12月生,汉族,河南省济源市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的知识体系。作为地质学分支的前寒武地质学专业,对如何认识地球演化历史,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翟明国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早期大陆演化、前寒武纪极端变质作用和国家战略性关键金属成矿理论等。50年来,翟明国研究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忙人”,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深爱的事业中去,他勇于创新,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开拓性贡献, 引领“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研究,使其成为全球地球科学前沿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方向,成为中国最活跃的前沿科学研究领域之一,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学科的发展。翟明国研究员提出地球是不断演化的,地球也会经历“生老病死”,各个时期时代的地球都是独特的和不可重复的,这对于人类进一步认识地球、利用地球、保护地球都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
翟明国研究员先后担任过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等 9个国家与部门重点实验室的名誉主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同时还在多个国际和全国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曾在国内外的主要任职有:国际榴辉岩委员会委员,国际冈瓦纳研究会执行委员(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岩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理事或常务理事,北京市人才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岩石学报》主编,《Island Arc》和《矿物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Gondwana Research》《地球化学》等 11 个学术期刊编委。
2009年,翟明国研究员光荣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殚精竭虑,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截止 2021年 12月统计,发表学术论文 550余篇,其中 SCI论文 300余篇,h-index指数 72,SCI引用 20000余次,专著与论文集 40部,科研报告 20余部。他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项、二等奖 2项,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一等奖 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1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地球科学)奖,东北亚地质特别贡献奖一项。他还先后参加、主持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基金委的多个重大、重点研究课题;主持和参加过中国与美国、英国、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巴西等国的多个国际合作项目,积极推动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合作中的引领地位。
五十年来,翟明国研究员不仅引领科研,还特别注重言传身教、甘为人梯,呕心沥血培养了一大批地质人才。他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座教授,长期担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兼职或者客座教授,主讲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翟明国研究员认为,做科学研究特别是从事地质学研究,团队的努力和贡献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他看 来,任何成果都是团队的成果。当选院士后,他对如何让自己掌握的知识发挥最大的作用尤为关 心,对此他首先想到的是要重视团队精神的建设,重视培养年轻人,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快速健康地成长。他常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倡导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促进,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这些年,他指导毕业的研究生有 25人,出站博士后 20余人;在读研究生 10 人,在站博士后 3人;多数人已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和业务骨干。
翟明国研究员身为中科院院士,但他对科普教育却情有独钟,近五年来,他在百忙中为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学生科普地球演化场次达到 20余次,并在媒体上演讲、撰文或者以访谈形式普及地球演化历史,推动地球科学事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