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华,男,1965年12月生,汉族,浙江杭州市人,中共党员。浙江工业大学院长、教授。
一、铸就大国重器:“立地顶天”做有用的科研
以坚持不懈之精神,坚守科研一线。姚建华从浙江大学毕业便踏入“激光梦”的追逐之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干就是 30年,实现了激光表面强化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转变。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姚建华带领团队突破基于激光超快速作用远平衡态下的强韧性机理等多项业界难题,部分成果实现了国际领跑。原创性提出非析出性激光快速微纳米结构弥散强韧化设计方法,突破了极厚极薄件的低变形、高强韧强化工艺及装备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超音速激光复合沉积超硬合金的方法,实现了金刚石/Ni60等超硬超耐磨复合材料的制造,突破了高硬度开裂、金刚石石墨化等共性难题;首次提出电磁复合场激光增材再制造形性调控理论方法,突破了激光熔覆难以避免的气孔难题,保障工程应用质量稳定性。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姚建华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为保障国家动力安全做出了贡献。发明的沉淀硬化不锈钢选区性激光固溶复合强化工艺方法,解决了转子叶片等动力部件的水蚀失效问题, 应用于我国超过 85%的工业汽轮机及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汽轮机机组末级长叶片国产化制造中,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指标。姚建华将这项技术的知识产权几乎无偿给予国内专业厂家,目前相关技术已应用于“高性能舰船驱动单元”、“神华宁煤十万空分装置”及“葛洲坝水利工程”等百余项国家重大工程。
二、立足社会服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科研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姚建华始终坚守科研服务于社会的初心,注重科研的实际应用,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面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他将 30多年来一直处于理论阶段的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推向大批量工业应用。
面向经济主战场,围绕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需求,致力于激光表面改性与再制造的实用化技术攻关,与国内大型企业如杭州汽轮机、上海电气、哈尔滨汽轮机、国家电网等建立紧密合 作,承担百余项合作项目,服务与 200多家企业,研发成果应用于能源动力、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矿山机械、钢铁冶金等行业关键零部件上百万件,建立了数十条生产线。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致力于医疗器械、家用器具及工业装备的高性能激光强化与增材制造。设计出专用合金材料,将激光熔覆应用于牙科手术畸正钳上,使钳口更耐磨抗蚀、耐高温,成为美国3M 公司的首选技术;利用激光与纳米技术在家用厨刀刃口上制备纳米涂层,使刀具变得锋利耐磨,硬而不脆,性能赶超德国双立人刀具;采用现场高效激光增材修复技术使装备修复时间窗口从原来 2个月缩短为 2天,有效服务于复工复产。
三、立德树人为本:汇聚英才培育时代新人
以人才培养为本,坚守教学一线。姚建华坚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践行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用科研反哺教学,靠科研汇聚英才。
注重“三个转化”,深化运用 PBL教学法,建立多个企业研究生实践基地,将合作企业作为第二育人现场。负责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建设,先后出版高等专业教材 8部。构筑“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牵头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项,指导学生创新项目 30余项,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银奖各 1项,培养面向区域特色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从 2000年建成浙江省首个激光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开始,他以实验室为家,教学科研深度互融,成为国内该领域首批开创者之一,带领团队入选浙江省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立了“国家 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 111引智基地”等平台。学术成果吸引了剑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学者合作与加盟,培养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青年骨干人才,形成了一支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