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强,男,1983年2月生,汉族,山东济南市人,中共党员。南开大学应化所所长、教授。
牛志强,男,中共党员,现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优秀青年基 金获得者,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天津市五四奖章获 得者,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青年科学家,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他勇攀科学高峰,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开辟新的领域和方向,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难题,带领团队在水系电池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其成果“水系锌电池材料与器件”荣获天津 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推动了水系锌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产业化进程,服务国家 “双碳”战略;他以德修身,教书育人,致力于培养栋梁之才;他践行社会责任,勇 于担当,服 务社会经济发展。
一、攻坚克难,力求创新筑梦“双碳”
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聚焦水系锌电池基础与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 划子课题和军委科技委科技创新特区等国家级项目 7 项,针对水系锌电池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短等难题,率领团队,通过不懈努力创新,在水系可充锌电池材料和器件设计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 果,成功研制 Ah级大容量水系锌电池,提出了电池柔性化和智能化设计新方案,扩展了水系锌电池在柔性可穿戴、低温和无电网等特殊工况条件下的应用。迄今,已发表论文 130 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 10 的 70 余篇,全部论文他引 10000 余次, 26 篇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被 Nature Energy等期刊亮点介绍;编著专著《低维纳米材料柔性储能器件》;申请发明专利 10 余项,相关技术正与 企业合作,开展成果转化。相关工作获 2021 年 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加快了水 系锌电池产业化进程和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为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提供关键储能技术支持,服务国家“碳中 和”战略和国防建设。
二、以身作则,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并相辅相成,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与指导的各个环节。用“卡脖子”技术的出现激发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实现知识文化与理念信念同步提升。每 学年为本科生讲授《储能材料与技术》和《化学电源实验》,为研究生讲授《当代化学前沿》和《当代化工前言》中储能等章节。指导硕士研究生 16 名和博士研究生 14 名,荣获南开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的研究生分别获得南开大学学生最高奖学金周恩来奖学金、南开十杰、南开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和南开大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奖项。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编著十 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燃料电池科学与技术》,积极推动应化和新能源专业教学改革。积极承担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化学学院应用化学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课程设计及专业教学 实验室建设。
三、践行责任,服务社会勇于担当
积极承担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目前担任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理事、国际电化学 能源科学院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委员会委员;担任 SCIENCECHINA Chemistry等八个期刊编委或青年编委。与天津市力神电池和捷威动力等新能源企业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把企业“难题”当成他自己“课题”,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负责南开大学应化所科普工作,组织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把科学精神的火种传播给青少年,为追逐梦想 的青少年插上科学思想的翅膀。
负责建设南开大学新物质结构分析平台和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极 大提高了天津市在新物质原子、分子层次的分析与研究水平,促进了京津冀产学研合作。参与物质 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和天津市新能源电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等平台建设,为天津市新能源产 业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