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师德楷模 > 代方银

代方银

「西南大学桑蚕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院长」

代方银

  代方银,男,1969年5月生,土家族,贵州铜仁市人,中共党员。西南大学主任、教授。

  代方银,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导,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从事蚕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863课题、重庆市创新群体项目等 20余项,获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等成果奖 6项。他长期以超常的勤奋与担当,深耕学术学科,砥砺前行,事迹感人。

  一、三十载耕耘成就“蚕宫殿”,领先世界已达二十余年

  代方银 1993年 7月参加工作,报到当天向仲怀院士亲自给他明确岗位——家蚕基因库。该岗位令人既起敬又生畏,大家都说他“掉进了苦海”,但代方银毫无犹豫,次日起即“沉入库中”,一泡就是无数个春秋日夜,节假无休。这里先后走出了蚕学界几代著名学者:蒋同庆教授,向仲怀院士,鲁成教授……。代方银在此筑梦起航,当得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家蚕基因库在日本,赶超之梦便在内心生长。在前辈支持下,他一边搞好资源保护,一边抓紧收集、诱变、定向改造和引进资源通过持续努力,终于在世纪之交实现库存种质超过日本家蚕基因资源中心,成为世界最大蚕基因库后来不断与时俱进,家蚕基因库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已达 20余年,拥有各不相同的品系 1000多种, 是起初的 3倍多,被称为“蚕宫殿”,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奠定了雄厚基础。

  二、为破瓶颈啃蚕学硬骨头,勇进家蚕现代分子育种

  代方银主攻家蚕遗传研究,已发现新突变基因 40多种,为同期国内外最多;解析 30多种性状的基因,创建新型“广食性”和“不破茧”等一批突破性育种材料,在适应智能养蚕、减碳生产方面具有重大价值。代方银注意到遗传上复杂的家蚕育种性状缺乏根本解析,是分子改良的重大瓶颈,于是开始进军这块“硬骨头”,并已在产丝量基因鉴定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在建党百周年里,代方银团队公布“千蚕基因组”结果,完成了 1000余份蚕种质资源的基因组解析(迄今真核生物最大泛基因组数据),厘清了家蚕驯化起源、种系演化等问题,并发现家蚕新基因 7300多个,建立大量结构变异与性状的联系。他看到了未来前景,随即启动“超级蚕”计划,踏上了设计育种奋进之路。

  三、担当使命倾力学科建设,甘为人梯培育时代英才

  代方银在学科和队伍建设中勇挑重担。2018年 7月,他“临危受命”,在国家重点实验室整改期上任主任,带领实验室攻坚克难,于 2020年通过科技部核查并获优秀评价。随即他率队投入国重室重组工作,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以科技创新支撑千亿级向万亿产业跃升的宏大目标为打造科技力量,他大力扶持中青年成长,近年带出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重庆市创新群体和 5 位国家级人才。他在教育教学及科普方面也不遗余力,入选重庆市课程思政名师,作《缙云山麓有大师 蚕桑传奇再赓续》《家蚕基因资源研究的薪火传承与科学跋涉》《鎏金铜蚕文化与中国蚕桑产业发展》等报告数十场,影响广泛。

  四、笃行不怠发展现代蚕桑,转型升级服务乡村振兴

  代方银先后任国家蚕桑体系站长、岗位科学家,2021 年又任首席科学家。十余年来,他推广新品种,发展新模式,建立示范园,联动推进智能蚕桑,效益重大,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为行业做大量咨询指导,负责完成《蚕桑种业“十四五”发展研究报告》受到农业农村部书面表扬; 主持完成的《重庆市蚕桑丝绸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由重庆八部门联合行文实施。“十四五” 开局,他组织全体系开展“使命?任务?作为”主题大讨论,凝聚起支撑发展的磅礴力量。如今,他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 7个团的顾问及产业组长,创造性地以“特派团+体系” 模式落实帮扶任务,以极端务实的作风和行动展示着一名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作为和担当。

代方银相关资讯:

【代方银】同名的人物

代姓名人

师德楷模

同年(1969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