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师德楷模 > 蒋兴良

蒋兴良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蒋兴良

  蒋兴良,男,1961年6月生,汉族,湖南邵阳市人,中共党员。重庆大学站长、副主任、教授。

  自 1985年,蒋兴良一直坚持高海拔冰冻雨雪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第一线,建立能源装备安全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取得大量原始数据,在高压海拔电气绝缘与防冰减灾的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上做出贡献。

  一、引领国际大气覆冰与防御的研究

  大气覆冰是电网、风机、飞机等安全的严重威胁,冰灾防御是极具挑战性国际难题。38 年来蒋兴良坚持大气覆冰及其致灾机制和防御方法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一) 创建“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边建设、边观测研究、边筹集经费、边完善”,经 15年努力,攻克能源装备安全研究的多功能、大尺度综合试验与全方位多参数监测的难题,创建了研究电网、风机、飞机覆冰形成及其致灾机理与防御方法的、面向国内外开放的雪峰山野外站,先后批准为重庆市、教育部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通过野外站科学观测研究,揭示极端环境能源装备安全失效机理,建立其安全保障与防御理论体系,为能源安全提供理论和学科数据支撑。其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条件吸引加拿大、挪威、英国等 20 多个国家百余国际同行到野外站考察并合作研究。

  (二) 揭示电网覆冰及其致灾的机制并提出防御方法

  1.揭示气液二相流中水滴碰撞、捕获、相变冻结的覆冰形成机理;发现电网覆冰的微地形小气候特征规律,提出其划分与识别方法;揭示不均匀覆冰和非同期脱冰振动跳跃的致灾机制。

  2.发明圆柱阵列结冰器和基于其冰量反演覆冰参数的方法,提出基于覆冰参数预测覆冰的方 法;发明基于电容效应精准监测冰厚及密度的方法,解决传感器冻结导致覆冰难以监测的国际性难题。

  3.揭示电网冰闪跳闸机理并提出防治方法。揭示覆冰桥接绝缘子伞裙缩导致冰闪跳闸的机理, 发现绝缘子结构与布置方式对冰闪过程的影响规律,提出的“V-形”、“丄-形”布置、间插和优化伞型结构的防冰闪方法被广泛推广应用,大幅降低电网冰闪事故,且被 CIGRE、IEEE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采纳。

  4.提出融冰方法并研制直流融冰装置。建立电流融冰模型,揭示环境参数、覆冰形态对电流融冰的影响规律,研制大电流融冰装置并实施直流融冰近千次,大幅抑制电网冰灾。

  (三) 引领国际防冰减灾的创新发展

  1.发明分裂导线电流转移循环融冰方法,通过野外站持续 9年试验与验证,研制的融冰智能装置通过国家质检中心认证,技术转让实现产业化,在 220kV和 500kV线路挂网运行,解决电网非人工干预的不停电智能融冰的难题。

  2.揭示风机叶片非均匀覆冰规律及其致灾机制,发明碳纤维非均匀网格电加热融冰方法,研制其智能融冰装置,在湖南、重庆等多个风电场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3.开辟覆冰灾害防御的新途径,提出高效、快速、低功耗和安全除冰的新思路,发明分布式微功耗电脉冲除冰方法,研制其智能除冰装置,在飞机机翼模型、输电线路导(地)、风力发电机叶片应用效果优异,技术转让并实现产业化。

  二、推动超高海拔电气绝缘研究发展

  持续多年在青藏铁路 2800m~5050m沿线现场试验,获得超高海拔(≥3500m)大量原创性科学数据,在高海拔试验方法、放电规律与绝缘设计方法上取得重要突破。

  1.提出高海拔模拟与电气绝缘试验方法,建立高海拔试验系统,提出人工模拟与自然环境的相似性准则。制定高海拔污秽覆冰复杂环境电气绝缘试验的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

  2.揭示超高海拔电气绝缘放电机理和规律,建立基于野外观测数据的新型放电模型,提出其电气绝缘海拔修正方法。在高原电网与铁路、特高压工程中广泛应用,仅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净空降低 250mm就节省投资 1.4亿元,西藏电网外绝缘事故降低 95%,世界第一条±800kV特高压工程节省投资 6亿元。

蒋兴良相关资讯:

【蒋兴良】同名的人物

蒋姓名人

师德楷模

同年(1961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