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玉,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硕导,。教育经历2007/9-2010/12,江苏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博士,导师:袁银男、张彤2004/9-2007/6,江苏理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导师:袁银男2000/9-2004/6,武汉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学士工作经历2015/7-至今,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3/9-2015/9,浙江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俞小莉、王亮珍2011/4-2013/6,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左承基2010/12-2015/6,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科研项目1、纵向课题1、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新教师基金,20130111120021、车载变工况下废气柴油重整过程的基础研究、2014/01-2016/12、结题、主持2、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308085QE79、计入CO2排放的E-REV增程型电动汽车能耗评估及优化研究、2013/07-2015/06、结题、主持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M561757、废气柴油重整反应动力学及活性自由基的鉴定、2014/05-2015/9、结题、主持4、校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2012HGXJ0669、基于O2/CO2环境的柴油机高效超低排放机理研究、2012/06-2014/05、结题、主持5、校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WUT163105001、废气柴油重整的实验和模型研究、2016/01-2017/10、结题、主持6、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2018-09、车载变工况下废气燃料重整机理及车用柴油机燃料重整系统设计、2018/03-2020/02、在研、主持7、船舶动力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LMPET2016-01、二甲基呋喃/柴油混合燃料低温燃烧机理及排放特性研究、2017/01-2018/12、在研、主持2、企业委托1、扒渣车发动机及动力系统选择与匹配设计研究,结题、主持2、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合作开发,结题、主持3、0.8-2.0L汽油机涡轮增压器开发,结题、主持4、电控系统匹配设计及ECU扫气控制软件合作开发,结题、参与5、发动机调试检测台的研制,结题、参与3、授权专利[1]陈汉玉.一种对三效催化转化器加热的汽油机喷油时间的修正方法.公开号:CN102116207A(发明专利)[2]陈汉玉,俞小莉,王亮珍,毕金光,韩向松.一种氨/柴油的催化重整装置.公开号:CN104594987A(发明专利)[3]陈汉玉,俞小莉,王亮珍,毕金光,马国山,王保林,王宏波.一种基于MATLAB的发动机与增压器的自动匹配方法.公开号:CN104408248A(发明专利)[4]张彤,余卫,马智涛,于海生,陈汉玉,黄智明.混合动力车动力切换装置.公开号:CN201506356U(实用新型)4、著作陈汉玉,滕勤.《内燃机系统建模与控制导论》(第二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所获奖励内燃机增压核心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宁波市科技局)国际交流与合作SAE2013WorldCongress&Exhibition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轮机工程、动力工程博士招生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上汽、东风、广汽、北汽、江淮、奇瑞、吉利、潍柴和玉柴等企业研发中心
研究领域: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内燃机增压技术3、内燃机燃烧机理及反应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