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激波,十堰市西苑医院感染科主任。
2020年1月17日,农历腊月二十三。上午的会议有些不同寻常。会上,市西苑医院组建了新冠肺炎治疗组,同时启动疫情应急预案。作为感染科主任,吴激波被任命为医疗救治组负责人。
应急预案的各项流程早已铭刻在心。十堰市西苑医院是十堰市唯一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每年都会针对可能发生的流行病做几次疫情预演和防控知识培训。从病人的转诊收治到医护人员的组织,再到后勤物资、接诊流程、药品检验等进行演练,全院上下都会参与进来,为随时可能到来的疫情做准备。
医院一直在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进展。12月底,武汉传出了“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的消息,到中旬,开始有专家表示“不排除人传人的可能”。根据多年的经验来看,吴激波隐隐觉得,这是一场硬仗。
1月19日,腊月二十五。下午刚上班就接到消息,第一例疑似病例即将转诊过来,吴激波立刻通知医护人员做好准备。
这是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发病的是妻子。老两口从武汉回十堰过年,到家没几天,大妈就出现了气喘、咳嗽、发热的迹象,大爷照料了几天,自己也开始有了相似的症状,联想到武汉同小区的邻居已有病例,便赶紧带老伴到医院检查,被高度怀疑是新冠肺炎。
一见面,大爷就抓住了吴激波的手,带着哭腔:“染上这个病,我们是不是没得治,活不了几天了?你一定要救救我们啊。”
吴激波安抚他不要担心,只要进了医院,一定会全力以赴。
大妈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血液常规、肝脏损害、凝血指数、肺部CT等各项检查下来,肺部已经严重感染,情况并不理想。
到了晚上,大妈的血压一度又降到了临界值,吴激波一直守在旁边,密切关注着血压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为了维持血氧饱和度,他先让大妈尝试了无创吸氧,用面罩的方式供氧,但大妈不耐受,后又改用高流量给氧才起作用。
等病情稳定,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吴激波不放心,随便吃了点东西又回到了病房,守在他们身边。
1月22日,腊月二十八。这是十堰市西苑医院感染科三病区全体医护人员正式进入隔离病区的第三天。除了重点看护那对老夫妻,白天又陆续转来了几个病人。
相比于刚进来时的磨合衔接,现在一切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早上八点不到,到清洁区换下自己的衣服后,再到潜在污染区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然后在办公室进行交接班,开始总结并安排当天的工作。
进入病房查房之前,必须梳理好所有的工作,以降低进入隔离病区的频次,这样可以避免来回进出扩大污染,防护服还可以多穿一段时间,疫情初期,医疗物资比较短缺,能省则省。
查完房出来已是11点,吴激波跟护士长对接了一下工作就忘了时间,去吃饭都快1点了。抓紧时间小憩了半小时,下午回病房要给病患做进一步治疗,还要完成流行病学调查,需要与病人、家属进行深度沟通,来完善资料信息,掌握密切接触者。晚上还要会诊病例,这时间过得也太快了。
1月24日,大年三十。这几天,病区已经全部收满。第一天来的那对老夫妻已经确诊,都感染上了新冠肺炎。结果出来的那天,吴激波特意交代,把原本隔离在另一个病房的大爷转回来,方便两人互相照应。
晚上正在吃饭,手机发来了一条好友验证,紧接着就响起了微信视频的声音。吴激波接通视频,80岁的父亲居然出现在镜头面前,吓了他一跳。之前他一直用的是老人机,只会简单的接打电话。
“今天是除夕夜,你吃饭了吗?”父亲隔着屏幕冲吴激波挥挥手,吴激波赶紧举起碗筷给他看。
今年春节,本来是打算回丹江口老家过年,年后就是父亲的80大寿,但状况突发,只能拜托妹妹回去照顾。妹妹说,父亲实在担心吴激波的状况,便让她买了智能手机,注册了微信,一步步教着学会了发视频。
父亲是一位老革命,他一直理解并支持吴激波的工作,只是好几个月没见到,吴激波又在隔离区,他便想出了这个办法。
“我知道你忙,也怕打扰你工作,你有空了就跟我视频连线一下吧。”父亲说,平时注意做好防护就行了,他相信吴激波能帮助更多的病人。
吴激波点点头答应下来,心里酸酸的。
1月29日,正月初五。上午查房,小徐的床位空着,正在询问时,他扶着隔壁床的老爷子从厕所出来了。
小徐30岁,大年三十那天确诊转过来的。他除了发烧,没有别的症状,治疗了两天,体温就控制住了。几天躺下来,小徐坐不住了,开始给自己“找事做”。
隔壁床的老爷子70多岁,因为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情况一直不大好,有时候护士忙不过来,小徐就自觉过来搭把手。老爷子想小便,小徐就去帮拿尿壶,想去厕所洗漱,他就扶着跟进去照顾,有时候去打开水,小徐干脆把一个病房的水瓶都“承包”了。
热心肠的小徐在病区里人缘很好,经常和大家说说笑笑,让病房里的气氛也轻松了不少。查房完临出门时,旁边几个病号打趣:“你们医院评‘优秀病号’不?我们小徐可是当之无愧。”
2月3日,正月初九。算一算日子,吴激波跟妻子已经有半个月没见面了,尽管他们都在同一家医院工作,她就在检验科上班。不过,两个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的人,见面了也不一定认得出来。
从医近三十年,经历了非典、甲流、禽流感等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吴激波一直在一线,她对丈夫的工作早已习以为常。吴激波进入隔离病区一个星期,她也正式上岗,迅速投入到收集标本、检验病毒的工作中去了。
晚上女儿打电话过来,除了提醒爸爸妈妈做好防护,最担心的还是怕吴激波睡不好觉,担心他太拼。想一想,最对不住的还是女儿。女儿大学毕业后难得回来,但这个春节,他和妻子都在防疫一线奔波,只能让女儿去小姨家过年。
2月10日,正月十六。下午上班,吴激波接到了通知,因为其他医院医护人员的支援,明天交接完工作后,吴激波就可以离开隔离病区,到特定酒店进行医学观察了。
吴激波又去看了那对第一例转运过来的老夫妻。大妈的两次核酸检测已经呈阴性,大爷还要再检测一次。经过这20天的治疗,大妈的恢复的很好,白天不戴氧气面罩,可以活动七八个小时,此前病情严重时,她一刻也离不开吸氧。
前两天查房时,大妈还拉住吴激波的手说,等恢复好了,估摸着吴激波也要离开隔离病区了,到时候相约一起出去,他们老两口一定要好好感谢他们。
现在,吴激波即将离开隔离病区,他们还得几天观察才能出院。虽然一起出院的承诺爽约了,但看着日益恢复健康的他们,吴激波还是很欣慰。
2月12日,正月十八。这是离开隔离病区进行医学观察的第一天。早上8点不到,生物钟还是让吴激波准时醒来了。
头一天交接完工作已是下午5点,回宿舍收拾个人用品再到酒店,上床已是深夜,吴激波习惯性的摸出手机。这些天24小时值守,白天在隔离病区忙病人,晚上在微信群里会诊分析病例到凌晨两三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夜觉。
白天吴激波一直在关注着群里各种信息,有几个特殊病号需要特别关注,吴激波通过电话又交待了一下注意事项。晚上上网时吴激波看到,截止到今天,西苑医院已经有27名患者被治愈出院,好消息不断传来,吴激波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吴激波已经打定主意,他说自己目前身体状态不错,等半个月的医学观察一过,还要重返“战场”,再上前线,这一场硬仗,我们必定能赢。
吴激波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感染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03年“非典”来袭时,医院还没有独立的感染科,作为结核科副主任的吴激波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区,与“非典”疑似患者零距离接触,实现了“非典”疑似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2016年4月,全国第7例、湖北省首例人感染H5N6型禽流感重症患者紧急转入西苑医院救治。吴激波同志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开展应急救治,在58天的救治过程中,吴激波同志始终坚守在救治现场,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休息一天,换洗衣服都是托人带到医院。患者病情也极不稳定,多次出现险情,命悬一线,但在吴激波同志和省市医疗救治组共同努力下,险情一次次被排除,患者于当年6月13日康复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