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光,空军军医大学肺部疾病研究所所长,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医46年,他始终坚持初心,把呼吸医学当作毕生事业,把患者当作朋友,“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是他的口头禅。虽已过了退休年龄,但他仍然坚守在临床一线,用精湛的医术为无数的生命续航。
不改初心,砥砺前行
金发光,1976年参军,先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后考入第三军医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唐都医院工作至今。
1999年任科室主任时,呼吸科是无课题、无成果、无特色的“三无科室”。金发光是个“轴人”,越是举步维艰,他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提出了“同呼吸、共命运”的学科文化,带着全科人员白手起家。如今的呼吸科已成为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全军呼吸内科专科中心、陕西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情同金重,悬壶济世
“作为医生,热爱病人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技术,有技术才能治好病。”这是金发光对于病人的态度。在金发光看来,医乃仁术,无德不立。作为一名医生,把病人当亲人,这才是称职的医生。
金发光每天早6点起床,7点到病房,晚上11点回家。日门诊量近一百人次,加上随时找他看病者,他每年要看将近2万人次的病患。他笑着说:“我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在看病,在路上看,在饭堂也看,走到哪里就看到哪里。”
早些年,科里没有像样的急救设备,对于每一位心脏停跳的病人,金发光都带头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如今,20多年过去了,呼吸科的急救设备已经与国际接轨,然而金发光和呼吸科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真情却始终没有改变。
兢兢业业,敢为人先
一名新疆哈萨克族青年因患气管癌,辗转多家医院救治无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金发光。金发光回忆说:“这个病人到唐都医院时已经凌晨两点,接到通知我二话没说就飞速赶到病房。当时病人已经意识障碍,极度呼吸困难,全身紫绀,血压下降。”他当机立断,立刻进行镜下肿瘤切除手术。20分钟的生死较量,肿瘤完全被切除,呼吸困难的症状完全消失。
到目前为止,金发光及其团队已开展介入呼吸诊疗手术10万余例。
积极响应,闻令而动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金发光始终身先士卒,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哪里需要哪里就有金发光的身影。在新冠疫情期间,他担任陕西省新冠疫情救治专家和ECMO应急救治组长,在重症患者救治、军地联防联控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他先后25次赴西安、渭南、咸阳、汉中等地指导救治工作,30余次进行床边、远程会诊,竭尽全力救治危重患者。他主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读本》一书,以中、英、韩三文出版200余万册,对提升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与信心、科学防控疫情起到重要作用,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永攀高峰,鞠躬尽瘁
工作46年来金发光带领研究团队阐明了呼吸衰竭脑脊液酸碱失衡调节机制,建立了纠正新方法;系统研究ARDS发病机制及救治关键技术,将救治成功率从70%提高至90.6%;在国内率先开展介入呼吸病学相关技术,对我国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临床普及推广、规范应用起到引领作用。
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军队、陕西省科技奖项10项,主持完成国家、军队及省部级各类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2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9部,制定指南共识15部。
金发光从医四十余载,凭借医德医术和不怕困难、永攀科研高峰的精神,先后获陕西省医德标兵、白求恩精神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国之名医、军队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