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名医风采 > 王启鸣

王启鸣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

  王启鸣,男,197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等。

  专注临床 诊疗技术走在前沿

  王启鸣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关怀为患者带来希望。2013年,他接诊了河南省年龄最小的肺癌患者——年仅10岁的小树苗(化名)。小树苗被确诊为罕见的黏液表皮样肺癌,治疗手段极其有限,治疗难度极大。面对这一罕见病例,王启鸣查阅大量文献,最终为小树苗制定了靶向治疗方案,经过精心治疗,小树苗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最终通过手术彻底康复。

  王启鸣还救治了河南省年龄最大的肺癌患者——101岁的马老太太。马老太太被确诊为恶性程度极高的小细胞肺癌,肿瘤已长至拳头大小,被当地医院宣判“死刑”。家属满怀希望找到了王启鸣,面对如此高龄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难治患者,王启鸣再次迎难而上,制定了适合老人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经过三周治疗,老人肺部的肿瘤缩小了三分之二,胸闷症状有效缓解。

  科研攻关 推动诊疗规范化

  王启鸣不仅是临床一线的“战斗者”,更是科研领域的“开拓者”。他牵头成立了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长期致力于难治性肺癌分子机制的研究。他创新性地将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肺癌诊疗,将患者分为“有靶无药”“无靶有药”“无靶无药”三种类型,实施精准治疗。

  王启鸣深知,抗肿瘤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是提升肺癌诊疗水平的关键。他常说:“新药就是生命的希望,临床试验点亮患者希望之光。”他带领团队主持和完成了200多项国内外多中心临床研究,积极推动新药在肺癌领域的探索和应用,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改写了肺癌治疗指南。

  今年53岁的刘女士来自河南农村,丈夫多年前因肝癌去世后,她独自将3个子女抚养成人。但不幸的是,2019年初,刘女士因为咳嗽带血,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肺癌。因为病情严重且复杂,刘女士找到河南省肿瘤医院王启鸣团队,参加了一线临床试验;两年后,病情发生新的变化,刘女士又接受了二线临床试验。目前刘女士状态稳定,在家只需要按要求服药,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已高质量生存5年。

  “每名患者的背后都是一个故事,我想尽力帮助他们走向柳暗花明。”王启鸣团队在肺癌领域有大量的临床研究项目,所以在他负责的病区,有将近一半的患者,都在接受临床试验。“通过参加临床试验,患者可以用到非常前沿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王启鸣说。

  服务人民 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作为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和河南省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肺癌方面的首席专家,王启鸣非常重视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他认为,大医院的承载能力毕竟有限,只有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水平提升,才能更好地实现技术服务人民。

  为了让基层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有简单、实用、专业的诊疗规范作为参考,王启鸣带领团队以国内外权威指南为基础,重点关注患者治疗前的诊断及分期,对不同分期、不同诊断的患者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推荐,并且以醒目颜色为标记,结合各级临床医生实践经验,制定了全省肺癌诊疗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设计成了口袋书的形式,内容简洁明了,特别适合基层医生随身携带,推动了肺癌诊疗规范化在全省范围内的落地实施。

  王启鸣团队还坚持每年举办“肺癌培训班”,一方面把各个县市级医院的中青年骨干专家“请上来”集中培训,另一方面,每年带领名医名家通过“传帮带·强基层”等志愿服务活动“走下去”,送医下乡,通过现场查房、示范带教、病历研讨等多种形式推动河南省肺癌的同质化、规范化治疗。

  王启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王启鸣相关资讯:

  • 2025年中国好医生
  • 【王启鸣】同名的人物

    王姓名人

    名医风采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