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男,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后,1990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2006年在中山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20年,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尤其擅长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成都军区及成都市心血管病专委会委员。 国内经历,1990年7月~199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集团军军医1993年8月~1996年7月,第三军医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1996年7月~2001年8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2001年8月~2004年7月,重庆西南医院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9月~2006年12月, 中山大学 博士后研究2006年12月~ 成都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学术论文和著作第一作者论文,1. 钙释放通道稳定蛋白基因转染对心力衰竭心室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影响.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9):1120-1123.2. 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反义基因转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医学研究生学,2008,21(1):3. 钙释放通道稳定蛋白过度表达对心力衰竭心室肌细胞肌浆网功能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7, 23(7): 12634. FKBP12.6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心肌细胞感染效率测定.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27(3):271-275.5. BTEB2 Antisense RNA Inhibits Intimal Hyperplasia in a Rat Carotid Injury Model.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2006,21(2):92-96.6. BTEB2反义基因转染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2):284-287.7. BTEB2反义基因转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修复的影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13(3),319-321.8. 腺病毒介导BTEB2反义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27(5),388-390.9. 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反义RNA对大鼠颈动脉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 32(10),951-952.10.腺病毒介导BTEB2反义RNA对大鼠颈动脉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7),423-425.11.反义BTEB2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4,17(5):398-403.12.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 12(3),185-187.13.转录因子BTEB2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24(3),220-222. 14. 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射频消融治疗体会附3例报告.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0,2(3):13-14.15. 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射频消融治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1, 9(4),67-68.16. 多房室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分析.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00,14(2),92-93.17. 预激综合征伴房室结多径路的电生理特征附4例报告. 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0,2(1):9-11.18. 短P-R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观察.心电学杂志,2000,19(3),197-199.19. 房室旁道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征.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1999,13(4),256-257.20. 双旁道伴5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学杂志,1997, 16(2),73-74.21. 两种方法逆行P波检出率的对比研究.心电学杂志, 1996, 15(4),234-236. 获得科研基金资助情况2005年获得第三十七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编号2005037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