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山,男,汉族,197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中心党支部书记,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作为一名传染病医院医生,他12年坚守一线,带领团队为超500名传染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作为参与科室创建者,他带领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传承发展。科室现已获评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作为一位大爱医者,他秉承“医者,学而不精,贻误性命;非所喜所爱,难突壁垒”的精神,努力守护生命的希望。
做“全天候医生”
2011年博士毕业的冯恩山了解到地坛医院尚无神经外科,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就医难问题非常突出,他坚定地选择到北京地坛医院并参与组建神经外科。4名医生、5张床,那时他面对的就是这样有限的条件。
晚上跑急诊,白天做手术。冯恩山几乎天天驻扎医院,被戏称为“全天候医生”。
“各位,再过几年,我们的病种都将变成择期手术为主,特别是高难度的肿瘤。”当时,冯恩山就这么说道。对此,有人说:“冯主任总给我们‘画大饼’‘打鸡血’。”但如今,再没有人质疑。他和团队从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等急诊手术为主,到如今以颅脑及脊髓肿瘤、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等为主,手术操作高难度、体能高强度、防护高厚度,范围几乎涵盖神外各亚专科的所有疾病。12年间,冯恩山凭着一股拼劲儿,带领团队实现着医院学科发展史中一次次跨越,攻克一个个难关。
打造金字招牌
作为传染病医院的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冯恩山的每次手术都像是考验。
与为普通患者实施手术相比,为传染病患者做手术需要在防护细节上下功夫。面对传染病患者,冯恩山只能边救人边总结经验:递送尖锐器械时针尖朝向自己,递送切割皮肤的手术刀时用托盘承接过度……在最大限度保护医务人员避免职业暴露的同时,守护好患者的健康。12年间,冯恩山带领团队为500多名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团队逐步完善建立起一套专业的防护体系,同时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传染病神经学科治疗金字招牌。
守护生命希望
冯恩山的大脑里,存档着每名患者的脑部三维立体图形,好比一台精密的建模仪。这种能力源于他对外科解剖学的热爱。有时,他整晚研究颅骨构架,困到抱着“头骨”入睡。冯恩山说:“手术刀下去,医生必须要知道刀下的每1毫米都是什么结构。大脑结构复杂,哪怕是1毫米的损伤,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痴迷背后是他对精益求精的外科医学精神的不懈追求。
“先有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18岁女孩肿瘤压迫脑干,奔波多地,冯恩山一句“我们做”,让一家人定了心;4岁女孩涵涵因脑动脉瘤破裂出血陷入昏迷,奔袭数百里求救,冯恩山从死神手里抢人,如今涵涵已不记得这段经历,却记得“我要做冯伯伯的学生”……12年间,冯恩山带领团队全速奔跑,用医者仁心守护生命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