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锋,男,1983年生,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医师。从业10年来,董小锋始终坚守在救死扶伤第一线,每年主刀完成各类疑难手术、微创手术等400余例,完成肝癌转化病例50余例,用精湛医术帮助肝胆胰疾病患者解除病痛、延长生存期。他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在国内率先提出癌巢型肝癌超声和病理诊断特征,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明显改善患者愈后。他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把让病人以最小的治疗损伤、花最少的钱、承受最少的痛苦作为目标,以仁心仁术践行医者初心。
2020年,获新技术新项目完成奖三等奖;2021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年度优秀带教老师称号、年度优秀医师称号、科技拔尖人才称号;2023年,获“第一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
仁心仁术皆为患者
“每次通过治疗,能解除患者的病痛,尤其是能挽救一些重症患者的生命,作为医生是很欣慰的。”董小锋说道。从医10年来,董小锋始终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每次面对各种复杂疑难大手术,董小锋都会全力以赴地为患者组织多学科会诊、反复评估、及时手术。“对医生来说,对方只是很多患者中的一个,但对病人来说,我们的治疗,可能影响他一生的健康。”在董小锋眼中,让患者以最小的治疗损伤,花最少的钱,承受最少的痛苦,为他们解除病痛,这就是一位好医生应努力实现的目标。
科研临床相辅相成
面对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董小锋对提升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他先后参加了广西中青年高层次人才能力提升班,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长时间交流学习,熟练掌握国际、国内肝脏胰脾疾病的最新进展、手术方式及术后综合治疗策略。回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后,董小锋一手抓科研,一手抓临床,他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癌巢型肝癌的超声造影诊断表现、术中快速冰冻诊断表现,将癌巢型肝癌的转移方式定义为“血管內的血管外转移”,同时提出了“肿瘤社会学”的概念,极大地指导了临床诊疗工作,并据研究成果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愈后。
2019年,董小锋和团队研究的项目《COX-2/PGE2/HIF-2α通路调控肝癌药物敏感性的应用研究》获得了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自治区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完成奖一等奖。同年,他获得第十五届广西青年科技奖。近年来,他主持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5项,参编医学专业著作1部,获得实用发明专利2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6项。
“所有科研都来源于临床,并为临床服务。”董小锋说道,“把一个个难点攻克,就相当于把临床的问题解决了,最终也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助力基层水平提升
在国家大力提倡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背景下,董小锋除了经常到基层医院开展手术、学术交流等活动,还积极按照医院部署,向对口支援受援单位及医联体成员单位派驻骨干医师。此外,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董小锋及其他专家组成强大后援团队,经常连线并耐心指导解决基层遇到的治疗难题和临床工作。
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在从医的道路上,董小锋从未忘记过身为一名医者的誓言。他时常告诫自己,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