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基昌,男,汉族,1977年9月生,中共党员,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因为热爱医学,他勤学精业,勇攀新高;因为恪守责任,他尽心竭力,甘于奉献。他2010年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用医学的温度抚慰震后的创伤;2019年作为第2批援萨摩亚医疗队队长,带领全队摸索出适合萨摩亚国情的医疗援建方式,为萨摩亚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赢得了萨摩亚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赞扬,为国家与萨摩亚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作为吉林省新冠疫情防控省级巡诊专家组成员,他用“硬核”的实力成为“战疫”力量;从医二十载,作为白求恩精神践行者的张基昌,一次次于危急关头为患者打开生命之门,用实际行动书写医者大爱,获得了多项荣誉:2010年获得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获先进个人,并荣立二等功;2023年获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
白衣在畔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医学永无止境,张基昌时刻以医学匠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深耕医学前沿,不断突破自我,为人民的健康谋福祉。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尤其在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和希浦系统起搏方面,他积极促进新技术和新疗法的引入,并在吉林省广泛推广,使更多的患者获得康复。“悬壶济世仁为基,仁心仁术万事昌”,这是一位年轻患者治疗出院后第一时间送来的锦旗。两次入院接受手术的王先生,深深感受到了医者的温度:“张教授特别温暖,所有的疑虑都会一一清楚地解答,查房时也特别注意细节。”多年来,张基昌做过数不清的手术,救治过无数的患者,其中不乏危重疑难患者,每一人他都付出最大的努力和热忱的服务。
白衣执甲初心如磐救死扶伤
疫情期间,吉林省卫生健康委紧急组建省新冠疫情防控省级定点医院巡诊专家组。张基昌作为骨干力量入组,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直接参与一线新冠急危重症的救治、巡查监督、制定规范、培训指导。一次,他突然接到紧急会诊通知:一位脑出血、陷入深度昏迷,同时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患者因病情危重急需救治。专家组立即开展救治工作。当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衰竭时,专家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决定马上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再转运至定点医院。张基昌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进入病房,和专家组同事及时开放气道,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病情转危为安。
在张基昌的指导下,专家组通过对提出会诊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进行评估和给予治疗建议,大大提高了重型/危重新冠患者心血管疾病救治的成功率。
白衣外交国虽有界医者无疆
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满怀对大洋洲朋友的深情厚谊,张基昌带领第二批援萨摩亚医疗队员无私无畏、全身心地投入萨摩亚医疗援助的事业中。他克服各种困难,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把精湛娴熟的医术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全部用在当地群众身上,在萨摩亚流传着许多生动和感人的故事。
一天,医院来了一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情况十分危急。“由于当地没有心血管介入设备,因此患者在等待转至其他国家救治之前,急需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来延长抢救时间。”出国前,张基昌做了充足准备,随行李携带了异丙肾上腺素药物,正好派上了用场,成功挽救了这位患者。事后,患者家属紧紧握着他的手,不停地说:“感谢中国医生,感谢中国医生的救命药。”
张基昌带领医疗队为萨摩亚带来多项开创性工作。他将当地闲置的医疗设备利用最大化,并完善萨摩亚国立医院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常见病、高发病诊疗规范,保持与国际指南同步。同时,作为医疗保健队伍的重要力量,他积极参与了太平洋运动会的医疗保健工作,为太平洋运动会的医疗保健作出重要贡献。
张基昌每次例行查房,都会用流利的英语进行详细讲解,得到医院全体医护的一致赞许。萨摩亚医生尊称学术地位较高的医生为“Boss”,而张基昌便成了当地医生心中“Boss中的Boss”。
甘苦共存的援萨岁月,很多细节令他终身难忘。他以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将中国医术的种子撒在了异国他乡,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中国医生的金字名片,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白求恩精神深植吉大二院医学热土,也深植张基昌的内心,张基昌常说:作为医者,除了要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治病,更要用爱心去关怀他们。无论在国内,还是遥远的萨摩亚,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直这样用仁心仁术谱写大爱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