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冰玉,女,1976年11月生,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999年10月参加工作至今,从事急诊25年,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老年医学会、中国女医师协会等多个国家急诊学术团体中担任委员,带领省三院急诊科团队被甘肃省卫生健康委授予“优秀医师团队”称号,2024年在中华医学会急诊年会“心脏骤停院内一体化救治大比武”中荣获“铜牌”。
生命至上 医者之心不渝
急诊科常常是危重病人的聚集地,作为一名一线医生,她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无数次,她陪伴患者直至黎明;无数次,她汗流浃背,持续心外按压一个多小时,只为从死神手中夺回患者的生命;这一切,都源自她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职业的热爱。
2025年1月2日20点57分,兰州西客站的出站口,一名旅客突然昏迷倒地。前来接站的她听到旅客家属的紧急呼救后迅速跑上前,根据多年急诊工作经验即刻判断是心脏骤停。她立刻跪在患者身旁开始心肺复苏,同时指导家属进行气道开放,请周围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持续按压约十分钟,除颤仪到达现场,经过两次除颤后,旅客的心跳和呼吸得以恢复,意识也逐渐清晰。
类似这样的事情,已成为她习以为常的善举。无论在火车上、在大学校园、或在街道上,遇到高烧惊厥的孩子、急性哮喘发作的路人、突发脑血管意外的老人,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在各种急性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最初流行时,面对未知的病毒,她身先士卒主动请战,穿着厚厚的隔离服,每天深入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查看病人,调整治疗方案。
在积石山地震发生时,她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治,看到灾区受灾的小朋友们裸露在寒风中的双脚,她为孩子们买来暖和的棉鞋。穿上鞋子的那一刻,孩子们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他们的身体暖了,心更暖了。
悲剧警醒 理想信念如磐
在庆阳的革命老区,一位老奶奶因痛失8岁孙子而深陷悲痛,在学习急救技能时,她哭着说道:“如果我能早些掌握这些至关重要的救命知识,我的孙子或许就不会因为一粒果冻噎住而离开我了。原来,一个月前,老奶奶的孙子因果冻卡住喉咙导致窒息,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
得知老奶奶的遭遇后,她深感同情,眼神中充满关切:“您家里还有其他的孩子需要照顾吗?”老奶奶摇了摇头,眼中满是哀伤:“我的孙子虽然不在了,但村子里还有很多像我一样带孙子的老人。我要学会这些急救技能,回去教她们,绝不让别的孩子再受这样的伤害。”老奶奶的坚强与善良让她潸然泪下,她的心中更加坚定了普及急救知识的决心。
任重道远 志愿服务先行
为了确保公众在灾害和疾病突发时能够迅速识别症状并进行紧急救助和自救,从而为后续的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基层,向广大民众普及急救知识。
自2018年省三院急诊科团队加入甘肃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学分会以来,她积极投身于急救科普宣传及“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和“一带一路”急救走基层科普培训活动中。
她用4年的时间,与省内的专家团队一起自兰州出发,将急救科普知识传播覆盖到全省14个地州市。她每年深入周边社区、厂矿、学校、企业、单位、部队,面向群众、警察、武警官兵、教职员工、学生、职工开展有关猝死、气道异物梗阻的解除、止血包扎、传染病防控、妇女保健、慢病防治等内容的急救技能科普培训,年受众人群均达到数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