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达兴,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一直奋战在手术台上的刘达兴,赢得了很多赞誉和荣誉:2016年分别获得首届贵州省百名“优秀医生外科能手”称号、贵州省第三届“行业道德标兵”提名奖。
为先心病患儿带来希望
刘达兴心系先心病患儿,多年来多次下乡义诊,使边远地区的先心病患儿得到及时救治;他心系基层,指导帮助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心血管外科,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业务;他是患者心目中的“全天候”医生,每天24小时手机随时待命随叫随到,问诊微信全天候接收;他踏实努力、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带领心脏大血管外科由弱到强,率先在贵州省开展多项新技术。
先心病是常见先天性畸形,需要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失去治疗机会。贵州省经济欠发达,农村人口占比高,广大农村先心病患儿难以得到及时治疗。刘达兴多次组织率领科室人员深入乡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进行先心病诊治培训,义务筛查先心病患者并为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到医院就诊。近十年来,刘达兴和团队为10万余名农村儿童免费进行了心脏体检,为1000余名农村先心病患者施行了手术。
为基层留下专家团队
心脏大血管外科疾病病情变化快、诊治复杂、医护人员的培养周期较长。多年以来,贵州省仅有省级大医院能够比较成熟地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疾病手术,人民群众就医不便。针对上述问题,刘达兴带领团队主动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帮助其开展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治,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培养骨干医生。
近10年来,刘达兴带领团队先后指导帮助9家地州市医院开展心脏大血管手术200余例,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干医生30余名,极大地提高了这些医院在心脏大血管外科疾病方面的诊治能力。
远程帮助风心病患者
贵州是风湿性心脏病高发地区。风湿性心脏病人多数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术后需要进行抗凝治疗。长期抗凝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风湿性心脏病人在行瓣膜置换术后需要每1~2月进行一次凝血功能检查。虽然凝血功能检查费用不高,但病人来回的车费却数倍于检查费用,而且还耗费时间和精力。为减轻病人费用负担,刘达兴将自己的微信、电话留给病人和家属,让病人在就近的医院检查凝血功能,然后将结果通过微信发给他,他免费为病人提供用药指导。在他的带领下,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多名医生都免费为病人提供了这类远程服务,极大地减少了边远地区病人的诊疗费用,为他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作为科室主任,刘达兴坚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用他严谨务实、勤勉敬业的作风和负责的态度感染着全科人。他重视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所带科室无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他带领科室同事任劳任怨、努力拼搏,科室心脏手术业务量从每年200例发展到800余例;他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带领科室同事率先在贵州省开展了新生儿复杂先心病矫治、心脏移植、胸腔镜微创心外科手术等新技术,极大方便了贵州省人民群众的就近就医。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在医院的支持下,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果断将胸心血管外科分为心血管外科和胸外科,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仅3年时间,这两个学科均已发展为贵州省重点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