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楠,女,1993年出生,沧州市肃宁县窝北镇卫生院医生。1月5日,接到支援石家庄的紧急任务,王亚楠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赶赴前线,投入到核酸采集工作中。每天从早上6点多开始,冒着零下十多度的严寒,一户一户上门采集核酸检测标本,一天下来,手套结冰了、手脚冻麻了,搓两下、拍一拍,继续投入工作。在寒冷的天气、繁重的工作中,王亚楠感到身体不适,但她为了不给医疗队增加负担,咬牙坚持,最终晕倒在工作岗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爬起来”,几天后身体稍稍恢复的她再一次主动申请走上一线,将青春闪亮在抗疫第一线。
2016年,刚毕业的王亚楠怀着对白衣天使的憧憬和向往,成为一名服务群众的基层医生。她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心中“救死扶伤”的神圣责任,有的只是成为“群众信赖、医德高尚”的好医生的坚定信念。
健康扶贫,她是百姓的家庭医生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她勇担重担,成为了最年轻的家庭医生签约队长,同时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团队,人数多达93人。为了了解各个家庭,她走乡串户,仔细问询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用药等各个信息,然后建立台账。每下乡一次都会整理一次台账,不知不觉已经有了三本台账了。每次她去到建档立卡户家里时,都会测量血压,查体,然后看一遍患者的用药。每一个建档立卡人员都有自己的签约服务手册,她每次检查完都会在上面记录好此次检查内容和用药情况。每户家里都张贴了家庭签约队长的照片、姓名、电话以及各项政策,为了不漏接电话,她手机二十四小时从不关机。她的努力,她的真诚,她的爱,温暖了每一位贫困户,她的事迹也登上了肃宁电视台,被媒体报道。
甘于奉献,她是忙碌的志愿者
2019年沧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肃宁针纺服装文化节、皮毛交易会,每一次志愿活动,她都以最好的姿态顺利完成任务。2019年肃宁县卫健局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她是主持人;10月份在华斯裘皮城举办“暖心家园”活动,她是主持人;2020年第八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她是解说员。每一次都是默默接过任务,然后圆满完成。
抗击疫情,她是抗“疫”前线的战士
疫情面前,她是认真细致的“检查员”。2020年1月29日,医院接到肃献路卡点值守任务。疫情监测,需要做到不漏一人,她需要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值班当中工作重复枯燥,有时遇到车辆聚集情况,她必须在车流中进行工作,工作十分危险。后来工作需要,她又去往火车站值勤,一站就是一天。
疫情面前,她是坚定的“守护者”。在预检分诊岗位上,她需要对每一位进出医院的人员进行问询和登记。繁琐不说,有时还招来别人的误会与责骂,可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她一遍一遍的耐心解释。
疫情面前,她是奔走的“调查员”。2020年2月19日,肃宁县紧急抽调人员组成流行病学调查组,对重点人群再调查再分析。流调时间不定、地点不定,每天中午饭都没法吃,包里的面包和水就成了她一天的饭。就这样她走完了窝北镇所有的村。
疫情面前,她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2021年石家庄疫情席卷而来,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紧急抽调医务人员前往石家庄。1月5日凌晨,亚楠接到紧急任务——去石家庄支援,10分钟后出发。她当时什么都没想,快速穿上衣服,10分钟后就到达了指定集合点,她和她的队友们飞速赶往前线。
到达藁城区后,她和队友们没有休息,第一时间投入到核酸采集工作中。从早上6点多开始,冒着零下十多度的严寒,一户一户上门采集核酸检测标本。一天下来,手套结冰了、手脚冻麻了,搓两下、拍一拍,继续投入工作。期间,顾不上吃一口热饭菜,不敢多喝一口水,一心想着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干一点、多采集几个标本。夜晚,护目镜上结出了一层水雾,不得不侧目对光采集,她克服困难,坚持耐心指导受检群众完成采样。这样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等回到宾馆已经过了凌晨12点,累得倒头就睡,第二天早晨六点多又开始新一天的紧张工作。连续三天下来,王亚楠体能消耗很大,从7日中午感觉不舒服,但她一直咬牙坚持。7日下午,在藁城区张家庄镇东蒲城村从事核酸检测工作时,她感到呼吸困难,打算到室外透透气缓解一下,没想到就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同事们把她送进医院急诊科救治,诊断为过度疲劳、大脑缺氧、身体虚弱所致。
她是“轻伤”不下火线的白衣天使,身体稍稍恢复以后,她留下一句:“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就再一次走向抗疫一线,留给我们的是勇敢、坚毅的背影。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虽然身为医护工作人员,但她也是父母最牵挂的女儿。可是,面对疫情,她毅然选择了逆向而行,毫无怨言。这就是普通的基层医护人员,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付出彰显了责任与担当。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她相信只要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就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