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贵,1950年7月生,汉族,河北蔚县人,脾胃病专家,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
2004年获河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7年获国医大师,2019年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突出贡献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传承创新—首创中医浊毒理论
李佃贵提出了“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中医新术语和新思想,明确了浊毒理论的相关概念,梳理了历史脉络,提出了浊毒在人体的三种状态存在形式、治疗浊毒的六大治则和21种治疗方法,构建了浊毒理论体系。
他以浊毒理论为指导,在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打破了“胃癌前期病变不能逆转”的理论束缚,为来自全国及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尼10余万例患者解除了病痛,为纯中药制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他在临床中研制出了“香苏化浊颗粒”“香连化浊颗粒”“康胃丸”“利胆化石丹”等10余种院内制剂,部分已列入医保用药目录。
德艺双馨—捍卫群众生命健康
虽已年逾古稀,现在李佃贵仍安排每周4天的门诊,许多患者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有的患者病情严重,为了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诊需要,他从不拒绝加号,甚至经常推迟午饭时间,上午的门诊到下午两、三点是常有的事。
对于家庭困难的患者,他在处方时尽力选择效强且廉价的中药,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负担。面对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焦虑,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倾听、解答、安慰、鼓励,待病人如亲人,以责任赢信任。
唐山大地震时,他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期间父亲病逝,他强忍悲痛,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医者的忠诚。也正是由于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在50多年临床中,始终坚守仁爱初心,以高度的责任感耐心为每一位患者答疑解惑,满墙的锦旗与牌匾是他多年行医之路的底色。
业绩卓著—发展中医呕心沥血
李佃贵努力不懈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在担任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期间,他每年都会走访学校、医院、社区、农村、养老机构等地,深入调研,先后撰写提案、议案共30多项,为推进河北中医药事业、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建言献策。每一项提案、议案都饱含了他对中医药事业振兴的心血和激情,部分重要建议他甚至多次撰写提案、议案,并奔走呼吁,得到了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他利用国医大师工作室、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平台,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20余名,包括国务院特贴专家6名、河北省名中医8名、省管优秀专家8名、学科带头人12名、全国及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8名、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8名、河北省高层次帮带对象5名。
他整合资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搭建了广阔平台,成功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国家级浊毒证重点研究室,并在世界中联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下成立了浊毒理论研究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