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法治人物 > 唐燕

唐燕

「宜昌市猇亭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她是一名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右手肌肉严重萎缩,翻阅一页卷宗都很困难;她是一名军嫂,丈夫长期驻扎在军营,自己独自肩负着养育女儿的重担;她是一名70后共产党员,立足岗位,为民办案,结案数量和办案质量均位居该院前列,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她更是一名优秀基层女法官,工作中创造性地推出“网上立案”、“预约立案”等便民举措,受到群众好评。

  2013年5月她被评为全区劳动模范;今年1月,被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三等功;同年3月,被评为猇亭区“十佳政法干警”.她就是宜昌市猇亭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唐燕。

  半路出家  高分通过司法考试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被称为除高考之外的“天下第一考”.但这,是实现法官梦的阶梯。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唐燕,算是半路出家,经过顽强拼搏,迈过了这道坎儿。早在担任书记员时她就默默打基础,送达时尝试和当事人沟通,开庭前拟定记录提纲,注意学习不同法官的庭审技巧,庭审后她及时总结,撰写的《如何当好书记员》被作为范本学习。经过三年的准备,她以397的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那是2010年。

  那时,她的女儿刚刚蹒跚学步,丈夫长期驻扎在军营,猇亭法院正面临着事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工作与学习、工作与生活、工作与考试如三千烦恼丝,剪不断理还乱。

  问及那段复习备考的日子,她说:“我想当法官,再难也要搏一搏。”为让自己的备考不影响孩子成长,她每天晚上先与女儿一起上床睡觉,等女儿睡熟了,自己也从似睡非睡的梦中醒来,看书学习至凌晨两点。正是凭借这份难得的韧劲和毅力,她创下了从门外汉到法律通的奇迹。

  梦想总会照进现实。2011年底,她终于如愿以偿,开始履行法官职责。

  “司法实践是个大熔炉,能通过考试不一定办得了案件,我要让自己尽快熟悉业务,掌握审判技巧,迅速融入法官群体,当一名真正的法官。”唐燕说,为了积累经验、提升实力,她努力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老法官学习、向基层调解人员学习,认真学习钻研最高法院推广的《要件审判九步法》,并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和完善。

  半年后,她结合自身审判实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送达中调解法”,将多起案件化解在庭审前。她认为,每个诉讼案件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办案环节都是一次化解矛盾的机会,主动把调解工作做到庭审前的送达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个与当事人见面的机会,将相关法律的宣传、当事人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和调解工作做在前头,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她所办200多件案件中,20%的案件是在送达中化解的。而判后答疑是她消除当事人的误解,提高当事人服判息诉率和自动履行率的“法宝”.

  对于离婚、抚养、赡养、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在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判决书时,她会一并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判决理由详细告知当事人,并将案件审理情况及时反馈给原、被告所在地基层组织,在依法裁判的同时及时普法,定纷止争,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双赢”.

  两年来,她审结案件250余件,调撤率93%,自动履行率90%以上,仅有7件案件申请执行,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结案数量和办案质量均位居该院前列。

  一心奉献  立足岗位放飞梦想

  公正司法,是唐燕裁判的价值追求。

  在办案过程中,她注意保持中立和兼听,无论当事人身份的高低和案件的大小,对于每一位当事人和每一案件均予以同等的对待,使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并耐心倾听每一位当事人的陈述,较好地把握案件审理节奏。

  宜昌某印业公司与辖区某居委会因排除妨碍引起纠纷,双方准备通过堵门上访、闹访方式解决问题。唐燕在接到这个案件后,细心查阅卷宗材料,认真听取各方当事人意见,充分分析案情、研究法律适用。

  一方面,她给宜昌某印业公司员工的工作,除向他们宣讲法律规定外,还就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给出合理的建议,将他们引回到由法院依法裁判的理性轨道;另一方面,她从稳定大局的角度出发给居委会的工作,促使补偿款尽快到位,不影响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实现案结事了。

  促进和谐,是她裁判的重要目标。

  在办案过程中,她认真贯彻“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案件处理原则,用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强化调解撤诉工作。

  原告何某诉被告猇亭某电缆公司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一案中,原告在提供劳务时受伤,经鉴定为伤残五级,在经过有关部门多次协调处理无果的情况下诉至法院。原告家人扬言如不赔偿35万元就把原告抬到法院来。

  受理该案后,为稳定当事人的情绪,掌握第一手资料,唐燕多次同当事人面对面交谈,从原告本身的伤情导致的伤残等级入手,了解原告受伤后的康复情况,并积极帮助原告寻找康复的最佳治疗方案,同时对他们不懂或一时难以理解的法律法规,不厌其烦地进行宣传、解释,多次耐心细致地做原告的思想工作,并联系实际施工单位尽快准备赔偿款,最终圆满地以调解方式结案,使矛盾激烈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平稳化解。

  换位思考,是她裁判的重要方法。

  办案过程中,她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尽可能地满足当事人的合理需求,让当事人感受到审判的公开和人性化。

  2013年4月,审理的90后刘某(女)诉丈夫赵某(男)离婚。唐燕了解到,刘某起诉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婚后赵某依然喜欢上网聊天,刘某非常不满并心生猜疑,觉得赵某对家庭没有责任心,不关心自己及女儿的生活。通过与双方交谈,唐燕发现她们的感情并未完全破裂,婚姻关系紧张的症结在于缺乏忍让和宽容。

  在庭前调解阶段,针对双方陈述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疏导,唐燕帮助双方消除误会。针对两人婚姻症结所在,并就以后的婚姻生活中如何相处,唐燕向他们推荐了《在爱中修行》这本书,并与他们分享了其中美妙的文字。最后,结合《在爱中修行》的观点,分别给双方提出了建议。双方当事人深受启发,当即表示愿意和好,认真经营自己的小家。调解结束后,唐燕还将《在爱中修行》赠予双方,令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三年如一日,唐燕立足工作岗位,在奉献中放飞法官梦想。

  笑对疾病  矢志不渝追梦法官

  成功与苦难,伴随着唐燕。

  2011年3月,她获得A级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年底,她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开始独立办案。审判岗位的摸爬滚打,让她意气风发,法官梦展翅高飞。然而,2012年8月开始,她的右臂开始疼痛。

  起初,她以为是颈椎疾病压迫了神经,没有放在心上。白天,她为办理各类案件殚精竭虑。晚上,她走进医院做康复治疗。直到当年年底,右手开始出现肌肉萎缩症状。这一年,她办理各类案件135件,调解撤诉126件,调撤率93%以上,结案率、调撤率全院第一。

  2013年春节放假,她没能在家休假,奔波在各大医院检查的路上。虽然最终也没有查出病因,但是医生建议她保守治疗,注意休息。从2013年3月,她开始保守治疗,每两个月输液治疗一疗程,一疗程30天。

  院领导得知她的病情后,征求她的意见,考虑给她调整工作岗位。她说,她喜欢当法官,尤其是审判工作,这是她的梦想,现在案多人少,她一定不会因为身体原因影响工作。

  接下来的日子,她把自己的时间进行了科学分配。工作时间,和同事们一起送达、开庭、接待当事人。中午,到医院输液。晚上,在家里拟写裁判文书。这一年,她所办案件结案数最多,调解撤诉率最高。

  问她高调撤率的原因,她幽默的说:“我的右臂渐渐使不上力气了,握笔很难,打字还勉强可以,所以只要当事人愿意我就会尽一切努力调解,既是减轻当事人的诉累,也是减轻我的工作压力。”其实,同事们都知道,这是她付出百倍努力的结果。

  2014年,唐燕的右手肌肉萎缩更严重了,右手连翻阅一页卷宗都很难。年初,她找到院领导说,不想给审判工作带来任何负担,要求到全院人数最少的立案庭,为审判部门把好“第一关”.2014年3月,她调到立案庭工作。

  立案庭仅3个人,立案大厅就她一名法官,承担着全院立案、信访、司法鉴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唐燕肩上的担子,一样很重。她边输液边工作,用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就打开了立案庭的工作局面,先后开展了上门立案、网上立案、预约立案工作,极大的方便了当事人,受到一致好评。她还发挥个人优势,积极开展诉前调解,70多件案件在诉前化解。同时,她还承担着猇亭法院网上法官工作室的日常值班任务,每天,她都第一时间上网,解答社区和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发布开庭公告,指导基层调解组织的工作,被基层组织亲切的称为“随身法官”.

  面对大家关心的目光,她笑着说:“大家不要担心我,我住院时,见过很多和我类似的患者,我比他们好多了。我还有一只手可以动,还能走能跳,还能说能唱,这一点点不方便影响不了我的工作,相信我,我能行!”

  这一笑,是她对疾病的释然,更是她矢志不渝追梦法官的信心和动力。

唐燕相关资讯:

【唐燕】同名的人物

唐姓名人

法治人物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