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晶,女,汉族,1987年出生,现任禹城市扶贫办规划科科长,2018禹城市妇女联合会五好文明家庭。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王晓晶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父母亲身上。自从结婚以来,一直与公婆一起吃住,一起生活,与老人相处和睦,敬老爱老。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王晓晶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结婚十年来她从未与公婆红过脸、犯过话。公婆身体不好,有时会发脾气,但是想到老人的身体上的不适,她就生不出一点委屈,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家庭感情融洽、家庭和睦、快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有困难的老人,她也会尽量帮忙,帮助同楼道的老人提垃圾,提东西,在马路上碰到骑三轮车上坡的老人,她总会帮忙推一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孩子也从小就知道孝敬老人,每当有好吃的好玩的,总会给爷爷奶奶留一份,每天给爷爷奶奶捶背,在外面碰到老人也会主动打招呼,帮助老人们开门。
“家和万事兴” ,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她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王晓晶丈夫是一名一线的电力工人,工作很繁忙,越是刮风下雨恶劣天气或节假日,越是家庭需要人的时候,单位越是离不开人,尽管这样,她从无怨言,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的工作,她常说,管电的工作关系到千百户家庭的正常生活,一旦停电可能造成好多家庭没法做饭,很多孩子没法学习,必须要尽心尽力。两人在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她常说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问题及时沟通,主动找出自身的问题,多看到对方的付出,只有这样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虽然每个人的年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从没出现过矛盾,大家能互相体谅,懂得尊老爱幼、人人平等、宽容谦让,才能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家庭氛围。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工作繁忙,10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的学习生活都由她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她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只要有时间她就会陪伴孩子完成日常的作业,与孩子共同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日常记录孩子每天进步的点点滴滴,从而鼓励孩子改正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向着更好地自己努力,每天晚上她都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学校的情况,每个周末,尽量带孩子去野外游玩,去引黄干渠挖沙子,去湿地公园钓龙虾,去果园里摘野菜,让孩子充分的和大自然接触,鼓励孩子动手做实验,做手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鼓励孩子们勤奋刻苦学习,参加体育锻炼,分担家务。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珍惜集体荣誉的好习惯,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主动解释,当班级有集体活动时,主动帮老师打印材料,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培养孩子坚持自律的好品格,每天监督孩子练字,读英语,锻炼计算能力,写日记。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并积极与相关心理老师沟通,了解当前孩子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倾向,提前预防。学习好的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她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孩子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教育孩子养成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合理消费、勤俭节约。教导孩子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只要家里没人就关掉一切电源,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
她作为一名党员,用善良的心灵,无私的爱传承者着中华民族爱护老人,教育孩子的优良传统,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