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群英荟萃 > 杨晓慧

杨晓慧

「广州市黄埔区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社副总干事」

  杨晓慧,广州市黄埔区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社副总干事。杨晓慧自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教育中心获得社会工作硕士学位,一直就职于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社。严谨认真,敬业奉献,从一线社工到项目管理层和专业督导,再到机构核心管理层,见证了组织的一步步成长,也见证了广州社工的茁壮发展。在工作的第一年,身为党员的她就敢为人先,勇当先锋,2012年11月荣获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党委颁发的“广州市社会组织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机构承接项目的前两年,困难重重,面临行业大发展、人员流动严重的困局,她勇敢面对,稳定团队,使所管理的项目从“合格”的评估成绩逐步做到“优秀”的评估成绩。在担任机构督导的过程中,帮助挖掘和培养有潜能的员工,使他们在两三年后逐渐成为项目管理的中坚力量。在担任机构核心管理层后,尤其是当选为广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党代表后,以机构发展为大局,以行业健康发展为己任,总结管理经验,积极发表文章,积极参与行业内外的论坛会议,为社工事业发声,为弱势群体政策改善建言献策。

  一、积极探索理论研究

  杨晓慧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均为社会工作专业,社工理论知识基础较好,理论功底值得肯定。早在2011年,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项目(CSS),担任调研巡视督导职务。项目成果有《社会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年开始,先后在国内较为权威的行业杂志《中国社会工作》上刊登4篇文章,包括《社工需与团队练习“从容”》、《DISC人格特质运用于社会工作团队管理及维系思考》、《以持份者视角思考社工机构的生态系统建设》、《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以“暖心计划—广州市番禺区支持家庭服务项目”为例》。在“站在历史新起点的中国社会工作”高端论坛暨中国社会工作学会2018年年会中,携参会论文《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实践经验与智慧探究——以广州普爱社工“暖心计划支持失独家庭服务”项目为例》荣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二、敬业严谨,努力提升组织建设能力

  勇敢担当的杨晓慧在2012年年底就开始担任项目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不足且困难也很多,她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团队逐渐带入稳定有序的阶段。在2013年-2015年在担任机构南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职务期间,带领团队获得3次“良好”和1次“优秀”的评估成绩。除了项目管理工作,还担任普爱机构层面青少年领域的社工实务统筹工作,带领青少年社工成功策划与辖区内多所中学的合作事项,并保持持续服务合作至今。在2015年担任机构重要管理岗位后,统筹服务,帮助机构承接项目在接下来的历次评估中,均获得“良好”以上评估成绩,其中“优秀”率更达70%以上。在机构重大事项中,积极发挥作用,组织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和更新,积极推动党建工作并担任党支部书记职务,机构也顺利2次获得5A级社会组织的评级结果,并在2018年获得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的荣誉。杨晓慧也因为敬业而严谨的风格逐步获得管理能力上的肯定,在担任普爱党支部书记期间的2016年7月,获得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党委颁发的2016年度“广州市社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也在2020年1月获得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颁发的2019年“年度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勇敢担当,乐于奉献

  杨晓慧身为党员,时刻积极为社工事业发声。尤其是当选广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党代表,她更积极承担责任,链接慈善会资源,主持拓展了“普爱2015年青少年暑期慈善领袖训练营暨2015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夏令营项目大赛”普爱项目点,并组织普爱项目点在奥园广场隆重举行成果汇报展,该项目共计有218名异地务工子女参与了暑期夏令营丰富的社区实践活动,获得民政部门及区慈善会的高度认可。自参加工作起,杨晓慧带领普爱社工团队深入社区服务妇女儿童家庭、青少年、长者、残障、外来务工人员、义工等人群,累计服务超过20万人次,95%以上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问题和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累计被省市以上主流媒体报道百余次,形成经典入刊出版案例10余篇,获得合作方和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2017年8月和12月,杨晓慧分别当选为广州市黄埔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和广州市志愿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更增强了她做社会服务动员和扩大影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积极策划和组织承接社会服务项目

  从项目执行到项目策划,杨晓慧经历了较为丰富的历练。在项目管理初始,她积极学习和应用程序逻辑模式指导下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现为社工服务站)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主持策划并拓展了机构内部运作的长者“好邻舍”志愿服务项目、残障人士复康巴士融合项目、新广州人儿童安全项目、困境家庭“爱心库”帮扶项目、青少年“普工英”志愿者体验营项目等等,并成功拓展承接了司法社工服务项目、困境儿童成长关爱服务项目运营至今。

  五、创新引领,注重反思中前行

  杨晓慧认为,公益行业的人事管理确实是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在营利性企业的员工,他们一般通过自己的勤勉刻苦及智慧,能够换取他们期待的待遇或发展平台,为此他们也会学着承担更多,也会快速学会如何规避错误。而非营利行业的员工,他们的升职、福利等空间都能看得见,他们要调整心态,有抵御外界物质诱惑的坚定信念来从事这个行业,所以他们就会对情感的要求更多,而且忍受力会比起其他行业的弱很多,所以往往对“人性化”会更加敏感、更有需求。杨晓慧作为管理者,常常向下属传播一个理念:做社工,要慢慢提升自己的修为,从态度专业再到技术专业。在管理方面,她会努力做到“目中有人”,但同时希望社工们对自己的团队伙伴、对服务对象也能做到“目中有人”。在以“人”为中心思维的管理概念里,杨晓慧主要从5大层面去费心:一是,定期让所有员工与项目主任“一对一”面谈机制;二是,创造机会让每个人参与项目建设,办公室美化、服务的满意度和知晓度都有自己的贡献;三是,在所有能聚在一起的时间里尽可能创造团辅机会,每次会议前,社工轮流带领团辅游戏;四是,鼓励“相互鼓励、相互监督”,设置互检机制共促进步,争取不做“拖后腿”的人;五是,项目主任与社工们办公在一起,以身作则,正向引导。在杨晓慧的倡导下,机构的各项目管理层都更加用心地维系团队,并加强和改善了团队的沟通协作机制。

杨晓慧相关资讯:

【杨晓慧】同名的人物

杨姓名人

群英荟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