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的她,自幼双耳失聪让她的求学之路比普通人更加艰辛,但她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她的大学梦。她始终信念坚定、勤奋好学,在大学舞台勇敢的展现自我;生活中她乐观积极,创建公益队伍,传递爱心、帮贫助困,尽绵薄之力帮助他人。她先后荣获“宁夏医科大学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宁夏医科大学校长特别奖学金、宁夏医科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事迹详情:
帮贫助困,崇德向善
她身体残缺,却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深处贫穷的西海固地区,家境还算可以的她从小目睹了很多令人心酸的人与事,从此她的心里便埋下了一颗爱心的种子,只需等待一个成熟的时机,她便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高考后的暑假,她召集了5个来自不同大学的朋友,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树台乡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公益帮扶活动。还记得那个5岁的先天性聋哑女孩,因家庭条件很差而不能上学。于是她联系到了当地县城特殊教育学校的钟林校长,通过和校长的多次沟通,校长答应了小女孩可以在学校免费上学。从那时起,她的公益之行从未中断过,每年的寒暑假她都会做公益活动,为此她成立了中卫市援心公益队。至今她带领公益团队已走过了三个年头,共计进行了15次帮扶,团队也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了75人。
每一次的走访,都带给她心灵的触动。最让她难忘的一次活动,是她在中卫市海原县树台乡田玉坤大叔家里看到了从地板到天花板堆积得满满的方便面垃圾袋。这位大叔双腿残疾,家庭条件和脾气很差,早年妻子带孩子抛弃了他,亲戚和村里人可怜才送给他方便面吃。高玉涵和她的团队为这位大叔打扫卫生,并购买面包、挂面,为了让大叔的生活不那么无聊,他们还送给大叔一个旧的小电视机,希望可以尽一点力量为大叔贫困的生活添加色彩。每次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到别人,她都会感到很快乐,并且有很大的心灵上的收获。
现在的她觉得自己的遭遇已经没有那么可怕,生活中不幸之人有很多,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关心身边困难之人。她还将平时自己的零用钱积攒下来用于一次次的公益活动,正是她的真心坚持感染了很多社会爱心人士,他们也愿意参与进来,免费提供活动车辆,其中有很多大学生和小朋友将自己珍藏的图书、闲置的衣服玩具、宝贵的零花钱交到她的手里,她将这些“爱心”亲手交到一个个走访对象的手里。她要将乐观积极的精神传递给所遇的每位走访对象,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重燃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不忘初心,勤奋好学
初入大学的她面对“慵懒”的课程表、接踵而来的活动安排、迷失目标的同学、令人困扰的人际关系以及高难度的课程学习,她也曾迷茫、迟疑过,但是这些困难与她多年学习的付出和完成梦想的坚定信念相比又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她很快摆正心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课堂上,听不见老师讲课声的她大多数情况下会按照老师的口型和课件整理授课内容,课后她会努力复习,一遍一遍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专业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大一学年以综合测评成绩班级排名第一而荣获校长“特别奖学金”,在学校学生颁奖典礼上,学校孙涛校长亲手为她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孙校长非常关心她的学习和成长,号召全校广大学生以她为榜样,勤奋学习,不辜负青春韶华。在学校第八届“校园之星”评比活动中,因她自立自强、乐于助人的事迹感染了在校大学生而被评为“校园之星——自强之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求学之路上,尽管她比普通学生走的更艰辛、更努力,但是这让她明白了: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积极乐观,提升自我
在大家眼中她不仅仅是学霸,她还是篮球场上一决高下的篮球高手、运动会上的优秀运动员、电脑义诊的志愿者等等。她加入了学校大学生新媒体中心、“尘爱”手语协会、弘毅户外运动俱乐部和羽毛球社团,这不仅提升了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还让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她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考试、获得全区SYB电子商务培训合格证书;在学校第46届运动会上荣获“优秀运动员”荣誉称号;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学科竞赛和征文比赛、海报设计、微视频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她还积极参加学院的“电脑义诊”志愿服务活动,为全校师生免费维修电脑,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和服务老师和同学,她在课余时间还自学了Ps、Pro、PTGUI、会声会影等相关计算机软件。
心怀感恩,成就自我
三年来,在学校和老师的辛勤培育下,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支持下,她从一名入校懵懂的新生,成长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大学生。每当她感到无力前行时,她都会想起父母对她说的那句话——“孩子,当你埋怨自己没鞋穿时,想想那些没脚的人”。失去听力固然不幸,但幸运的是她有非常爱她和支持她的父母。遇到自己不理解的事时,是她的父母一次次将她引领出她自己的小世界,教会她如何面对和处理纷繁复杂世界所遇到的问题。在学校,辅导员给予她鼓励和支持,同学们帮她补充每天课堂学习内容,在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