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家人抚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用奖助学金交学费,比赛奖金买书,打工挣生活费。关注公益事业,加入中华骨髓库,参加公益活动占大部分课余时间,献血1700ml,2014年入学以来获得国家到院校荣誉近60项。
曾获主要奖励
2014年入学以来获得2014-2015国家励志奖学金、2014感动师大人物,2015西华师范大学励志之星、新疆和硕最美大学生,全国摄影大赛获得大学组三项铜奖,2015全国冰心文学大赛总决赛大学组金奖等,四川省第二届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典型人物、四川省高校创作人才优胜奖,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国际作家协会入围奖并获得唯一形式加入权,加入中华骨髓库、献血1700ml等、校一、二等奖学金、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获得国家到学院近六十项荣誉。
事迹详情
励志青年曹健
童年最怕被赶出家门
他出生在祖国的大西北新疆,本应和同龄人一样拥有一个平凡幸福的童年。然而,他童年唯一的温暖是在四川泸州的日子。那里有最亲爱的奶奶,有能让他吃饱穿暖的家。为了生活,和奶奶一起耕种农地,上山采茶补贴家用。生活清贫,却一直有充满着家的温暖。
日子一天天过去,年迈的奶奶再也没有能力抚养他。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父亲,此时父亲已组建了新的家庭。回来时,决定带他去新疆生活,为了省下一张火车票,他只能在座位下熬过了几天几夜。长途跋涉没有影响他对未来的信心,一想到繁华的都市,温馨的家庭,他感到莫大的满足。不料,现实并不如此,生活上继母处处嫌弃。在新疆的家里,没有人过问他的生活,只是安排他做完家中的全部活计。他渴望知识,却没有时间去学习,因为家里并不愿给他机会,继母认为弟弟比他聪明更需要培养,而他只能是个打工仔。他和大人们一样早出晚归地打工,将劳动所得如数交到他们手中。别人说他傻,笑他笨,可他只是小心翼翼地做好点滴的事,生怕因哪点不好被赶出家门。
少年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初二时,他开始在县里学习。尽管每次考试都能年级前三名,但父母并不认可他的成绩。学校陈校长了解情况后,安排他住入教师公寓安心学习,同时将生活补助落实到位。一转眼,距中考只有一周时间他却病倒了,尽管一直咬牙坚持,但还是晕倒在了数学考场上。让人惊喜的是中考成绩出来时,他榜上有名,考上了市重点,总算是给了他一点安慰。而欣喜之余,他又不得不开始新的打工之路。他带病在四十度的烈日下、暴风雨中拼命劳作,只为凑齐上学的学费。他跪求继母送他上学,给他经济上的支持,可得到的回答是:“我有洋洋要照顾”。千拼万凑凑齐了学费,进入高中学习,心想着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可没想到的是这一年的除夕,他真正成为了孤儿。父亲狠心地将他赶出家门,从此不再认他。他知道这是因为他没有答应他们放弃学业。那一年春节,他永远不会忘记,也是在那一年之后他告诉自己不再过节。
就这样他与命运抗争着,拼命去挣钱读书,学会独立,用坚强面对生活的残酷。上学期间,在食堂勤工俭学;寒暑假在工地加班熬夜打工挣学费。高三时,晚上在过道走廊,厕所里看书学习,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因为他始终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渴望读书,渴望知识,渴望有一天能够改变着无奈的现实。终于,他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青年用感恩之心支撑梦想前行
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命运虽以近乎冷酷的姿态,让只有十几岁的他经历了本不应有的坎坷,但也没忘记赠与他一群好心人。2014年9月,他在大学新生报到处被问及家庭地址时,只能说:“我没有家,这就是我的家!”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话吸引了院领导的注意。院领导们了解到他的苦难经历后,立刻帮他申请了助学金。当他收到班主任奉老师在冬天送给他唯一的新棉衣时,当接受到只在报道中看过他事迹的杨叔叔帮助时,一股股暖流温暖了他的那颗冰冷了太久的心。
进入大学后的他,只有把这份“感恩”融入到身边小事。为老师分担教学任务,为同学传达消息,整理作业;作为室长,尽可能多做一些事,把“助人”变成自己的习惯;作为校地合作处的学生助理,积极采访知名校友并撰稿。去年冬天他主动加入了“善行100”志愿活动组织,这个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全民公益活动,鼓励更多的个人、企业、机构发挥各自所能,汇聚力量,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他希望自己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累计献血超过1700毫升,加入中华骨髓库,希望自己能够在公益的路上一直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