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2025年2月6日,另有说法为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祖籍广东省揭阳县(今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核动力潜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
黄旭华于1945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1949年春节被批准成为中共预备党员;1954年被调到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1958年8月被调到北京从事绝密工作;1961年11月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总工程师;1983年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2月10日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9年9月29日获颁“共和国勋章”;2020年1月10日获颁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旭华毕生致力于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
人物经历:
1924年,黄旭华在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一个普通的乡医之家出生,排行老三,名曰“黄绍强”。
1938年大年初四,14岁的黄绍强和大哥辞别双亲,赶往迁广东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求学。听说广西桂林是西南文化大后方,黄绍强又慕名到桂林中学。在那里,他取“旭日荣华”中的二字,改名黄旭华。
1944年,几经辗转到了重庆,进入国民政府为流亡学生开办的大学特设先修班。他先是被保送到中央大学航空系,接着又以第一名考上国立交通大学。
1945年,放弃中央大学,就读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
1946年,和同学们随国立交通大学从重庆迁回上海。在校内,经同学引荐,加入国立交通大学的学生进步社团山茶社,通过文艺活动宣传进步思想。
1947年5月,在“护校运动”中,黄旭华一腔热血,振臂疾呼;让国民党当局心惊的“五四营火晚会”中,他竭力阻挡特务的破坏;他机智周旋,先后两次躲过特务逮捕。
1949年春节,成为中共预备党员。7月,被选派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毕业后的黄旭华先后在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招商局(海运局)、上海港务局工作。
1954年,被调到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参加苏联援华舰船的转让制造和仿制工作。
1957年,开始接触潜艇技术,跟随前苏联专家学习潜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1958年8月,被调到北京,从事一项绝密工作,当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项目的副总工程师。
1961年11月,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1965年,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组建,任副总工程师。
1966年,黄旭华拖家带口,和一批技术人员进驻辽宁的荒岛葫芦岛。
1970年,黄旭华研制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74年8月1日,黄旭华研制的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1983年,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1987年,向在广东海丰的母亲寄邮件,信中是一本《文汇月刊》,其中一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比较详细介绍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
1988年初,在南海开展深潜试验,并顺道探视母亲。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10月19日,指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文艺演出的大合唱。
2014年2月10日,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6年10月26日,参与录制的中国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开讲啦》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他向观众介绍了什么是核潜艇,核潜艇的作用;面对中国国外核潜艇技术封锁,中国是如何突出重围。
2019年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获颁“共和国勋章”。
2020年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获颁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