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科技名人 > 王育竹

王育竹

「量子光学专家」

王育竹

  王育竹,1932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正定,量子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5年王育竹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毕业;1960年从苏联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1979年底到日本东京大学作两个月的短期访问学者;1989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量子光学开放实验室;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王育竹是我国著名量子光学专家,长期从事原子钟与冷原子物理研究,是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王育竹早年留学苏联,在苏联科学院学习原子钟技术,学成后回到祖国,投身国家科技建设,并取得多项重要创新成果。

  20世纪60年代初,国外成功研制出性能优异的铷原子钟。但是,这种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禁运。为此,王育竹带领团队参与“中国原子时”系统建设,历经多年艰苦攻关,通过不断创新改进,研制了一代又一代的铷原子钟。这些原子钟在多项重要项目中发挥作用,助力构建了国家原子时系统,成功搭载在“远望”号科学测量船,为导航和航天科技作出了重要贡献。王育竹作为国内冷原子物理研究的开创者,提出很多创新想法并最终获得应用。

  王育竹一直想把激光冷却技术用在原子钟上,特别是太空原子钟,以实现微重力条件下更好的原子钟性能。2007年,他开始载人航天项目“空间冷原子钟”研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带着研究团队夜以继日研发攻关,终于获得成功。2016年9月15日,空间冷原子钟由“天宫二号”搭载升空,成为世界上第一台成功在轨运行的原子钟。该项目入选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重大科技成果和2018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2023年入选国家100件新时代见证物。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王育竹始终怀揣“科技报国”的信念,坚守国家需求,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我国原子钟和冷原子物理研究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王育竹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多项国家、省部级奖项。

【王育竹】同名的人物

王姓名人

科技名人

同年(1932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