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鹏飞,荆门新闻网记者。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苏鹏飞以一名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用镜头记录、笔杆书写,逆行而上,与广大读者共同见证了荆城人民齐心抗“疫”的众生百态,曾荣获“荆门好人·最美逆行者”和“荆门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午,远在荆门市沙洋苏鹏飞接到了荆门新闻网总编辑闵钢的电话:“今天务必赶回城区,准备去一医感染科采访医护人员。”
经过和医院的再三沟通,1月27日,闵钢、苏鹏飞二人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全副武装,进入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一病区进行采访。
次日,荆门新闻网推出图文报道《为生命逆行,你们是新时代的英雄》,视频报道《一线声音》。相关视频单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就达300多万,点赞量突破20万。报道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荆门市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了本市疫区医护人员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这次采访进行的很“艰难”,也让苏鹏飞看到了医护人员们的辛苦和压力,许多医生护士说到自己的工作、家庭时都忍不住泪如雨下,他也跟着掉下了感动的泪水。
“但越是这样,我要把这个事情做好的责任感就越强烈,要用我的镜头记录下来给更多人看到。”获得“荆门好人·最美逆行者”荣誉称号的邱其武、王君卉等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正是经过闵钢、苏鹏飞二人的报道才为人们所熟知。
采访结束后,一位医护人员拉着苏鹏飞的手激动地说:“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感谢你们能够冒着生命危险来病区采访我们这些医护人员。你们的勇气和敬业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
苏鹏飞事后才得知,他们成为了首批进入荆门疫区采访的媒体记者。
疫区采访之后,苏鹏飞工作的脚步便再也没有停下:出策划、写文案、跑采访、拍视频、写稿件成了他的日常。
一天搬运百余箱医疗废物的荆门一医工勤人员黄正友、每天工作19个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的疾控战士杨芸、不惧疫情坚守岗位的市长专线接线员梁茜…越来越多默默奉献的“逆行者”们的事迹在苏鹏飞的努力下被人们所知晓,成千上万的人们通过荆门新闻网微信和抖音等平台,关注一线的工作者们的“战疫”实况。
正月十五本应是热闹团圆的日子,可疫情让荆门这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这一天,苏鹏飞和同事们走上街头,把镜头对准环卫工人、社区工作人员、执勤民(辅)警这些平凡可敬的劳动者们。他们也是各自家庭的一分子,却舍弃“小家”的团聚,只为保卫“大家”的平安。
勤奋的汗水和踏实的努力终究换来了回报,由苏鹏飞主笔的一系列新闻作品赢得了受众的广泛共鸣。他采写的《身在抗“疫”一线,他们有家不能回…》一文被学习强国采用,另有多篇报道被中新网、楚天都市报等中省媒体转载。
在泉口派出所和掇刀石派出所,苏鹏飞跟拍公安民辅警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挖掘和撰写基层民辅警的抗“疫”故事;在千佛洞社区,苏鹏飞和同事跟随用小推车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的社区工作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他们一天的工作;在城区各大超市,苏鹏飞和同事们实地走访,聚焦市民关注的的“菜篮子”问题……2月15日的荆门飘起了鹅毛大雪,他不顾风雪上街采访顶风冒雪坚守岗位的执勤民辅警,回到家时,两只手被冻得紫红。
和许多爱心人士一样,苏鹏飞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他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业余时间参与、记录和报道市红十字会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得知市红十字会要成立新闻宣传志愿服务队,他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入,和一群有爱心的媒体人一道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疫情期间,苏鹏飞将1200元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捐给了荆门市红十字会,捐款时,他特地在转账备注里写明:定向捐给内蒙古援助荆门医疗队。谈到这笔捐款时,小伙子一直平静的面庞突然变得有些激动:“援助荆门的医护人员长途跋涉十分辛苦,我就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捐款只是一方面,有机会我一定会去采访这些远道而来的白衣天使们,尽我所能让大家了解他们,让更多的人为他们点赞。”
随后不久,当浙江省援助荆门医疗队抵达荆门时,苏鹏飞终于如愿以偿,第一时间完成了现场报道。
如今的苏鹏飞仍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不久前,他和同事一起驱车前往荆门市京山市三阳镇,采访面临滞销难题的土鸡养殖户,并推出《扩散!荆门这里的土鸡、鸡蛋滞销,急需帮助……》等一系列图文、视频新闻报道,最终帮助养殖户销售了数万枚土鸡蛋。在沙洋县纪山镇岳山村,苏鹏飞和74岁的郭清春老人面对面交谈,采写《一张11年前的欠条背后……》一文。无论是抗疫第一线还是扶贫主战场,他始终用初心和使命书写这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