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健,女,汉族,生于1980年8月,中共党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医师。2020年,获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左英护理奖,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等奖,中国医院质量管理最佳实践案例一等奖。
常健同志深耕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护理工作十余载,始终坚守“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西南远郊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患者带去有技术、有温度、有爱心的优质护理服务。
开拓护理新技术
她与团队坚持用高质量护理,以问题为导向,以科研为手段,积极运用新理论、新知识开拓护理新技术,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且成效显著。
在围手术期护理方面,她探索性地构建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实践模式,在临床广泛应用。她还在住院患者手术前期积极推行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性干预及耳穴按摩,显著降低术后VTE及疼痛的发生率;为手术后危重患者实施集束化喂养方案,将腹泻等喂养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从31.7%降低至8.3%;为出院后的患者给予基于症状群管理的延续护理,提升其生活质量。
基于上述工作成效,她发表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6篇,申请专利6项,参编专著7本,并获得左英护理奖、上海市护理工作改进成果奖等荣誉。
做好科普志愿者
她深入观察松江及西南远郊百姓的对健康知识的渴望与需求,积极投身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做科普志愿者,通过健康咨询、模拟培训、患者互动、教育讲座等形式打造全健康科普教育新矩阵。
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教育项目,她带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史美利志愿者队伍,从孕妇学校到肿瘤沙龙、从大学校园到养老机构,积极开展科普健康教育活动,平均每年服务1万余人次。同时,她还组建了一支护理科普队伍,走进社区,率先开展针对聋人的专项科普活动,关注失能失智人群及其照顾者的健康需求,帮助他们更好、更健康的适应生活。她带领团队成员开展的系列科普活动,受到社区民众的广泛好评,也获得了全国医养结合微视频征集推广活动优秀作品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科普类)三等奖、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组织奖等荣誉。
守在防控最前线
她始终坚持崇高职业精神,坚守在应急救援、突发事件、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前线。
她跟随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驰援雷神山医院,将外科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充分应用到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的照护中,圆满完成援助任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随后,她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合作,构建了感控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及培养体系,并联合培养了97位感控专科护士,在国际护士大会(ICNCongress2021)上与全世界护理同行交流分享经验。2022年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她带领核酸采样队累计完成209.59万人次的采样工作,并形成了基于纽曼系统的新冠疫情三级精准防控模式。
营造争优好氛围
她坚持传帮带,带头营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携手护理专科团队共同成长。
采用“分层级、跨专业”的培养方式,她积极营造包容、坚韧、正能量的团队文化,为患者提供有技术、有温度、有爱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她积极推动“医疗+护理”双导师联合培育模式,培养兼具临床、科研、教学能力的专科高级实践护士,覆盖静疗、营养、伤口、感控、腹膜透析、肿瘤、创伤、危重症、母婴保健等诸多领域,累计培养专科护士292人,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科护理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