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奎,男,1952年5月生,河北唐山迁安市建昌营镇初级中学退休教师。2010年,退休后的陈奎自发组建民间文艺团队,自费购置服装、道具,创作移风易俗小品,累计下乡义演140余场,受益群众达到5万余人。
老骥伏枥 退休续谱夕阳曲
陈奎今年72岁,年轻时当过文艺兵、体育老师、音乐老师,与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2010年8月,他从学校退休后,发现身边有许多热爱唱歌、跳舞的群众,这让他逐渐萌生了组建一支民间文艺团队的想法。于是,陈奎便与四位志同道合的老人成立了这支文艺团队。
团队成立之初,由于缺乏演出设备,陈奎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2万余元,购置了演出所需的服装、道具;队员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他就邀请专业的老师,为队员们辅导声乐、舞蹈;没有专门的活动场所,他就组织大家在村民活动广场排练演出……他还常常深夜进行剧本创作,力求为观众呈现最精彩的演出。
每逢节假日,陈奎便带领团队穿梭于各个村庄的文化广场,为群众带来免费的文艺表演。他们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精进作品质量,为周边群众带来了欢声笑语和艺术的享受。
下乡义演丰富百姓生活
渐渐地,在陈奎的带领下,文艺队越来越壮大,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34人,团队成员年龄跨度广泛,最大的77岁,最年轻的仅24岁。队员们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进行一次次排练,演出水平不断提升。“陈老师自己吹拉弹唱样样都会,还特别擅长创作、编排节目,他带着我们排练小品,到各地参加演出,让我们每天都过得很充实。”68岁的文艺队队员李艳珍说,自己在文艺队里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各位父老乡亲喜欢看我们文艺队表演,给我们捧场,我心里乐呵。”自2015年开始,陈奎带领团队下乡义演,截至目前,已累计参与演出140余场,为5万余名群众送去了文艺大餐。
自团队成立以来,陈奎带领文艺团队创作了20余个贴近百姓生活的小品、20余个舞蹈作品,以及4个情景剧。他们累计下乡义演140余场,受益群众达到5万余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赞誉。
壮心不已 功成莫道桑榆晚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陈奎和队员们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他开始通过小品向村民宣传党的好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
“很多男孩,因为拿不出高额彩礼成为光棍汉;很多女孩,因为争要高额彩礼成为大龄剩女……”源自参加一场喜宴的所见所闻,陈奎创作了小品《谈婚论嫁》,讲述天价彩礼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宣传倡导取消天价彩礼、移风易俗。
除了广阔的乡村、火热的生活,历史故事和时代主题也为陈奎的文艺创作注入了“源头活水”。有一天,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找到陈奎,让他根据建昌营西街“仁义胡同”的故事创作出一个展现邻里关系的小品。“我翻阅了相关资料,用2天的时间创作出剧本,第三天大家就开始排练演出,到现在,这个小品我们已经演了百八十场,群众依然百看不厌。”
“我要继续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继续创作出更多文艺作品,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同时,宣传倡导社会正能量。”未来,陈奎还将继续活跃在农村大舞台上,演绎移风易俗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