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爱兰,中共党员,主任护师,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特殊科室总护士长、上海市造口伤口失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工作27年来,她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潜心研究,不断创新护理技术。曾获得上海市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中共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新时代“最美逆行者”,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五届“左英护理奖”,2023年度“上海好护士”等。
专研,为了解除患者病痛
戴爱兰每次看到难治性压疮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都会感到无助而内疚。为此,她对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以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让患者与同事信服的造口-伤口护理专家。一次,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一名患者,体温达39℃以上,全身多处压疮,尤其骶尾处的压疮面积已达16cm×18cm,散发着阵阵恶臭,年轻护士们无从着手处理。护士长第一时间请戴爱兰前来会诊。她慢慢揭开纱布,一边查看伤口,一边制定初步治疗方案。有了方案后,她卷起袖子,开始处理伤口:去腐肉、留取培养物、清洁、消毒、用药……每一个步骤都认真、细致。经过2个多小时的清创,患者脱离了感染性休克的危险,也为下一步治疗准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一位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穿刺点一直渗血不愈,医生束手无策。戴爱兰及时会诊,运用湿性愈合和伤口床理论调整治疗方案,通过2周换药处理,伤口顺利愈合。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戴爱兰创新性地将造口粉应用于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治疗并在院内推广,医院压力性损伤的愈合率明显提升。她全年会诊、跟踪指导压力性损伤、疑难伤口护理超1000人次,护理门诊接诊10000余人次,为患者带去健康福音。
技术,只有传承才有价值
戴爱兰常说,知识和技术必须分享和传承才更有价值。作为医院伤口护理组组长,她引入专业新理念,重视专科发展,树立专科护理新目标。作为虹口区老年护理质控组成员,她看到了基层老年伤口护理的薄弱,致力于打造区域伤口护理联盟和推动伤口护理区域同质化,搭建基层“互联网”平台,推动伤口护理向基层辐射。为此,她走遍了虹口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和民营医院,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解决伤口护理难题。
她积极推动压疮护理专科发展,将临床实践中的困惑作为突破口,带领院内压疮专科护理学术组不断研究、实践,积累总结经验,实现了伤口床理论在压力性损伤中的实际运用,专科的质量控制持续提升。她所管辖的病区被评为“上海市优质护理先进病房”。她本人更是在压疮专科护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课题6项,参与课题10项,获得专利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篇。
守护,急难火线上的战士
作为一名党员,每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前,戴爱兰都临危不惧,一次又一次地成为特殊战场上的“逆行”英雄。2003年非典肆虐,她作为急诊护士长,驻守隔离病房,全身心投入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她成为虹口区第一批赶赴抗震救灾现场的医护人员,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病房开展伤员救治、心理安抚等工作30天,被评为虹口区模范护士和抗震救灾优秀党员。2020年1月,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她不假思索地退掉了早早订下回老家团聚的火车票,毅然奔赴武汉,奋战55天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得到医疗队领队的肯定,获得多家媒体集中报道。
戴爱兰始终认为,无私奉献,是一名共产党人的操守;救死扶伤,是一名医护人员的天职;心怀大爱,是一名中国人的风骨。未来,她将一如既往地服务患者,深耕伤口护理专业,争取取得更多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