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方典主

方典主

「郧西县香口乡李师关村村民」

  方典主,男,1950年6月生,2024年9月去世,中共党员,生前系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香口乡李师关村村民。88年前,方典主爷爷的一句承诺开启了方家五代接力守护红军墓的历程。战争年代,方家人不惧艰险;和平年代,方家人不为名利。88年间,方家人风雨无阻,踏平崎岖山路,默默守护烈士安宁。五代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印证着红色郧西忠心向党的光荣历程。方典主曾荣获“湖北好人”等荣誉。

  一句托付 热血青年践行守护之约

  七叶山也叫茓子山,是郧西县香口乡境内海拔超过1000米的一座高山,与陕西省山阳县漫川关、西照川镇交界,自古为鄂陕交通要道。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来到郧西,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离开根据地,留在当地的六路游击师成立红74师继续战斗。1936年4月下旬,红74师西进,在山阳县西照川镇龙山消灭反动民团百余人后,转移到和龙山一山之隔的郧西县,在七叶山上,一位红军伤员因救治无效牺牲。

  当时,反动派残酷镇压、围堵,红军将士行军仓促,部队临走时找到当地一名进步村民方明耀,一起将牺牲的战士葬在七叶山顶的悬崖边。“当时出于对村民安全的考虑,红军没说安葬的是谁,只说是位红军干部,临走前战士们再三叮嘱我爷爷要保密,爷爷承诺一定会把这位红军战士的墓守好”,方典主回忆道。

  从那时起,这就成了方家的秘密。1959年,方明耀临终前,把这个秘密告诉儿子方宪政。1988年,方宪政临终前,又将这个秘密告诉二儿子方典主。方典主和父亲都是党员,他清楚地记得,父亲当时语气非常严肃:“你是一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宣誓过,要保守党的秘密,这就是党的秘密,你一定要好好守下去!”

  风雨砺行 党员先锋彰显赤诚本色

  郧西是湖北解放第一县,革命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血脉赓续传承。“只管上坟,不要乱问。”这是方家从方明耀开始传下来的家规。36年里,方典主牢记长辈嘱托,定期去山上给红军墓培土修葺,清理杂草,巡查守护,逢年过节前去拜祭。

  守护英灵谈何容易!为了庄严践诺,方典主多次面临考验。1994年,方典主一家搬到了山下,上山单程就要2个多小时,山路陡峭险峻,最窄的地方仅容一人侧身通过,身后就是万丈悬崖。但他依然坚持定期上山扫墓,无论刮风下雨,始终心系红军墓,坚持在恶劣天气中完成巡看。只有亲自查看墓地安然无恙,他才能真正安心。1998年,村里修水库、建电站,取土挖石时挖到红军墓边,有人提议动坟,身为生产队长的方典主坚决反对,毅然拦下,保住了红军墓;2008年,一场山火蔓延至七叶山,方典主不顾个人安危,冲在灭火一线,全力守护红军墓免受火灾侵袭。

  精神赓续 五代同心共筑忠魂丰碑

  2022年,方典主罹患癌症并接受了胃部切除手术,他深知自己或许再难踏上山路,于是决定,像父亲一样,把这个任务传给下一代,他的儿子方英东正式接过守护红军墓的重任,延续这份跨越世代的坚守与传承。

  方家人并不知道,在他们几代人为红军扫墓的时候,还有人也在寻找这座红军墓。2021年,郧西县史志部门从20世纪80年代一份采访郧西籍红二十五军战士丁启洪的笔记上发现“一位红军牺牲在黄云埔邪(“茓”的音误)子山上,埋在那里一个庙上”的文字记录,多次到香口乡黄云埔村寻找红军墓线索,始终无果。2023年,香口乡党委再次派人到与黄云埔村交界的李师关村调查,找到方典主了解情况,他思量再三才把秘密告诉党组织,“我当时刚动手术,以后可能也守不动了,烈士如果还有后代,他们来了要去哪里找亲人?所以我想,是时候把情况告诉政府了”。

  红军墓的秘密被公开,在外工作的孙子方才彬了解到爷爷的故事后很受震撼,连夜写下了第二封入党申请书,寄回李师关村党支部,表示作为家族的第五代,他一定要把守护红军墓的责任传承下去!

  2024年7月,香口乡党委授予方典主“全乡优秀共产党员”。2个多月后,久经病痛折磨的方典主离世,临终前念念不忘,再次嘱托儿子方英东:“我走了,你跟彬彬要继续去上坟,为红军守好墓,一定要记得!”

  初心不改,代代传承。方典主走了,但方家人传承了88年的忠诚与坚守没有中断,守墓的誓言仍在回响。一诺千金,方家五代人用坚守诠释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印证着这片红色土地对党的赤胆忠心。

【方典主】同名的人物

方姓名人

道德模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