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女,1973年6月生,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潘家庄镇潘家庄村村民,丁琪,男,1971年12月生,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潘家庄镇潘家庄村村民;二人系夫妻关系。十多年来,夫妻俩承担起抚养弟弟三个孩子的责任,将三个孩子视如己出,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学习上给予精神鼓励。他们无怨无悔,靠煤矿务工将三个侄子侄女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养育成人成才。他们的大爱成就了五个孩子的美好未来,他们的行为感动了众多乡邻,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家庭变故 伯父伯母收养侄子侄女
2009年,丁琪的弟弟遭遇婚姻变故,弟媳离家后杳无音信,只留下三个孩子在弟弟身边。2013年3月,2013年3月,丁琪的弟弟突发疾病,生命危在旦夕,看着支离破碎的家,三个孩子伤心欲绝。
“孩子们已经没有了妈,不能再没爸。”丁琪、古丽夫妇,一边安慰三个侄子侄女,一边四处筹钱把弟弟送到医院救治,可是老天没有眷顾这一家人。没过多久,弟弟还是离开了。就在弟弟去世前几天,弟弟含泪对丁琪、古丽说:“哥,嫂!我恐怕不行了,这些年,孩子们跟我吃了不少苦头,以后这三个孩子还得指望你们了,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吧……”看到三个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神,夫妻俩啥也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地流泪、点头。按照弟弟的嘱托,为弟弟操办完后事,夫妻俩便将三个侄子侄女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当时,大侄女14岁,二侄女12岁,小侄子10岁。
爱如己出 含辛茹苦抚育孩子成人
家里一下子多出三个孩子,加上自己的两个孩子和父母,一共九口人,生活负担更重了。在弟弟去世还不到一个月时,小侄儿又不慎跌倒,导致左肾破裂,在医院医治两个多月才得以康复,丁琪、古丽夫妇为此背负了4万多元的债务。
“出远门打工吧,不放心家里的五个孩子和年迈多病的父母,不出去吧,生活又难以支撑,该怎么办呢?”思来想去,夫妻俩决定到就近的煤矿做工,尽管是高强度的体力活,但为了一大家子能过上安稳生活,夫妻俩始终咬牙坚持着。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在煤矿专挑别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干,晚上又回到家中照顾老人、孩子,其中的辛苦只有夫妻俩自己知道。
生活的艰苦,三个侄子侄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能减少和分担家庭负担,他们曾萌生过退学的想法,但都遭到丁琪和古丽的坚决反对。
每到星期天,夫妻俩总会请半天假,分头送孩子们回到各自的学校,遇到学校开家长会,他们也会请假前往参加。每到放假,他们会守在学校门口接孩子们回家,对于和侄子侄女年龄相仿的自己的两个孩子,夫妻俩则经常开导他们说:“你们哥俩是男子汉,不仅要自立自强,还要懂得谦让!”
正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五个孩子都特别争气,除了经常从学校带回各种奖状外,在家也会争着抢着做事干活,每当这个时候,夫妻俩心里都会感到特别欣慰。就这样,一家人在相互鼓励、相互包容中一路走来。
苦尽甘来 孩子们不负众望成人成才
有人说,人生就像抛物线,当走过了最低谷,迎来的就是上升。丁琪家的生活也是如此。2018年,大侄女考上了山东齐鲁医学院,自己的大儿子考入吉林化工学院。开学时,丁琪、古丽安抚好儿子,让他一个人前往吉林报到,夫妻俩则送大侄女前往山东。在山东分别的那一刻,大侄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拥着伯父伯母嚎啕大哭,并不停喊出“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如果没有你们,我怎么可能实现自己上大学的梦!”那一刻,丁琪、古丽夫妇的眼里更是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深知学费给家人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大侄女和大儿子在读大学期间,不仅成绩优异,年年拿奖学金,平常还在外面打点零工补贴自己的生活。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为整个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苦尽甘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家里喜事不断。2021年,二侄女考入贵州毕节幼儿师范学院;2023年,小侄儿考入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小儿子考入广西南宁电力学院。2023年,大侄女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考入兴仁市中医院,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大儿子也已进入国有企业工作,他们这个家庭也成为模范家庭,是左邻右舍学习的榜样。
“爸爸、妈妈,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爸爸,父亲节快乐!”“妈妈,母亲节快乐……”一句句问候,一声声祝福,让整个家庭充满着幸福的味道。
饮水思源,不忘根本。丁琪和古丽的善良和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坚定了三个孩子感恩的信念。他们说,是伯父伯母和各级政府给了他们成人成才的机会,他们一定不辜负大家,一定好好孝敬伯父伯母、造福桑梓。
生活虽然艰难,有爱却倍感温暖!丁琪、古丽夫妇为侄子侄女遮风挡雨,用爱心为他们撑起了一个家。他们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演绎了人间的至爱亲情,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这是爱的奉献,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