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福,男,1940年4月出生,75岁,家住江苏省宿迁市保安乡韩集村西庄组18号。
20年前,宿豫区保安乡一位善良的5旬老人在路边捡到一个弃婴,将其带回家抚养,为其取名韩莉。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家庭贫困的他又不顾乡邻的劝说,执意靠拾荒攒钱供孩子上学。如今,曾经嗷嗷待哺的弃婴已风华正茂,她今年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徐州医学院。
55岁那年,他毅然拿起拾荒袋
1995年,家住宿豫区保安乡韩集村西庄的韩玉福老人时年55岁,那时他的两个儿子均已成家,虽然家里不富裕,但知足的他生活还算安乐。初夏的一个中午,他外出归家途中,突然听到有孩子的哭声,顺着哭声寻找,在路边一个纸箱中看到一个瘦小的女婴,他见四下无人,孩子又哭得厉害,无奈之下只能将孩子带回家中抚养,将孩子起名叫韩莉。
韩玉福文化不高,3亩口粮田是全部的生活来源。家里多了个婴儿需要抚养,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转眼之间,女儿韩莉到了上学的年龄,孙子孙女也相继出世,家里经济愈发困窘,“高额”的学费如何解决一直压在韩玉福的心头。“你自己生活都成问题,还想让养女上学,你怎么想的?”当时一些邻居对韩玉福的做法十分不解,都劝他没必要让韩莉读书。可韩玉福认为,既然当时把她捡回家,就要当亲生女儿来抚养,如果区别对待,倒不如送给条件更好的人家。可是光靠家里的三亩薄田肯定养不活孩子,55岁出去打工又没人要,他就在村前屋后捡起了垃圾。从此,韩玉福每天两个口袋几根布条绳子,寒暑不分,风雨无阻。
为了不让家人丢脸,他绕开有亲戚的村庄
“我拾垃圾太仔细,从这家转到那家,看见有垃圾,就拾起来,基本上周围四五公里范围内每个村庄我都转遍了。”韩玉福说,到年关前,别的人家都忙着买年货准备过年了,而他依然捡着垃圾,在别人家房前屋后转悠着,“就是想弄两个钱给这个孩子念书,冷也罢热也罢,旁的能力我也没有。”
韩玉福捡垃圾有个原则,有亲戚居住的村庄是不去的,因为怕给家人丢脸。20年来,韩玉福每天像上班一样,寒暑不分、风雨无阻地背着口袋出门捡垃圾,每次垃圾捡回来后,他都得把垃圾分类,拖到几十里外的废品收购站。他估算了一下,平均捡一天垃圾能卖十块钱,勉强维持孩子上学和老伴用药。他的姐夫见他不容易,还送了他一辆平板三轮车。
为了省5元钱,76岁的他骑车撞得头破血流
初中毕业后,韩莉考上了城里的高中,三年住校,每周回家一趟。从镇上到村头要花5块钱坐电动三轮车,为了省钱,已经70多岁的韩玉福每次都蹬一个多小时平板三轮送韩莉去镇上坐车。有一次,韩玉福骑着三轮车送韩莉去上学,途中因为心里记挂着身体不好住院的老伴,在一个路口避让车辆的时候,三轮车一头撞在路边的水泥柱子上,韩玉福额头上缝了好几针,那一刻,他的心里还在记挂着上学的女儿:“我要是没了,这孩子读书就停止了,不能再念了。”
作文中“女儿”称父亲是“感动我的人”
虽然为女儿韩莉付出了那么多,但看着日益懂事的女儿,韩玉福也收获了许多感动。有一次,他在院子里看到一张纸,捡起来一看,是韩莉的语文试卷。韩莉在题为《感动我的人》作文里开头先写了天下儿女心中最理想的父亲形象,然后与自己的父亲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佝偻的脊背,黝黑的皮肤,如槁木般粗糙的手,衣服上满是泥泞……”识字的他一看内容写的正是自己,不禁老泪纵横,小心翼翼地把试卷收藏起来。
今年高考,韩莉以高出一本分数线4分的成绩被徐州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录取。今后学怎么上、路如何走?韩莉说:“我不能再依赖爸爸了,我要靠勤工俭学和暑期打工挣钱,来解决自己上学期间的生活费用。”而韩玉福也轻松地说,今年起他就不捡垃圾了,他也捡不动了,不过好在韩莉已经长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