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维信,男,194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祁门县官田村(合并前)党支部书记。
一诺:摘掉落后村的“穷帽子”。胡维信常说:“诚信是立身之本、更是兴村之基,干群互信是能干事、干成事的前提和基础”。当时的官田村唯一主干道仅2米宽,且80%以上都没有硬化,已然成为村里束缚发展“伤心路”,是名副其实的“落后村”。要想富,先修路。上任初始,胡维信便向村民许下诺言,“一定会修好这条路,解决‘出行难’问题”。但苦于没有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村集体资金更是捉襟见肘,胡维信思前想后,召集村“两委”一班人反复研讨10余次,最终作出了“带头捐款,先把道路挖宽,然后再争取资金硬化”的决定。期间,连党员干部内部都发出这样的质疑,捐款、捐地,群众会干吗?说干就干,胡维信本人首先带头捐款2000元,白天上班、晚上入户动员,按照“一路一干部、横纵联合、群众参与、责任到人”的思路,入户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天天坚持,做到一户一户动员销号。终于,他的一颗“诚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历经700余天,先后拓宽道路156米,硬化113米,安装路灯36盏,乡亲们出行更方便了,村里也从人均收入靠后向中游迈进,彻底摘掉了落后村的“穷帽子”。
二诺:当好老百姓的“主心骨”。官田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多是“一老一小一妇女”,考虑到群众诉求多样且零碎,为能收集、勤回应、无遗漏,胡维信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将日常听到、走访收集以及群众到村反映的诉求,在本子上记录,就能掌握群众想什么,还有哪些事需要办。把时光拉回到二十多年的一个冬天,当时村中两户百姓因为林地界限发生纠纷,接到消息时已是深夜,接连三天的大雪导致出行困难,原定15分钟的车程,步行了将近3个小时才到达现场。又经过2个多小时的调解,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纠纷圆满解决。当事人激动地说,“下这么大的雪,我还以为您不来了呢,感谢胡书记,为我们解决了纠纷”。胡维信则笑着说道,“许下诺言便是立下规矩,因为这是我给老百姓的承诺。”“公道正派为人梯,苦乐年华写春秋”。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胡维信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200余件,成功化解历史遗留问题5件,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出了一个普通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有村民这样说:“胡书记说的话我们大家都信,他是真心实意为村里着想,我们肯定得支持。”
三诺:做好下一代的“引路人”。“没有不老的人生,只有不变的心态。”胡维信退出岗位后,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看到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甚至个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于是他自告奋勇地向村民承诺,“把这个难题交给自己,一定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一干又是20多年。从2000年开始,将近六旬的他走上“百姓讲台”,始终秉持对青少年成长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责任的坚守,以极大的热忱和执着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发挥余热、贡献力量。目前已累计授课200余场、近8000人次。通过他的讲述,孩子们从小树立起报党报国的理想,累计走出30多位大学生,无一人走向“歧途”,是胡维信“点亮”了他们的精彩人生。
带着对党的拳拳忠心和对群众的切切爱心,从入党的那天起,胡维信始终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不忘入党初心、永葆党员本色,扛牢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充分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的高风亮节,这是对他50余年初心守繁华、沃野织锦绣的最美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