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贾广明

贾广明

「宁阳县东庄镇南故城村村民」

  贾广明,男,1959年11月生,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庄镇南故城村村民。因为当初的承诺,贾广明作为女婿,42年如一日,用超越亲情的责任和担当,用似水温情照顾患病岳母,用铮铮铁骨撑起风雨飘摇的家。

  一句承诺守一生 四十二年扛重担

  1982年,贾广明经人介绍和卢运华结婚,对于岳母王秀英,他满是敬佩。1962年,岳父卢方远因公早逝,当时大女儿5岁、二女儿卢运华2岁,小女儿尚在王秀英腹中。27岁的王秀英强忍丧夫之痛,强迫自己振作起来,虽然政府给予了物质补助和精神上的鼓励,过年过节也会送去一些慰问品,但是,家里突然之间失去顶梁柱,仅靠抚恤金远远不够养活3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白天她“狠心”让尚未懂事的姐姐照看着两个妹妹,自己在地里劳作,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去给孩子做饭、洗衣。那些年,她瘦弱的肩膀挑坏了四把扁担,也挑回了娘四个的口粮,至今她的肩膀上挑担子留下的疤痕清晰可见。“岳母一个瘦弱的妇人,毫无怨言地撑起了整个家,现在我来了,就得让她享享清福、过几天好日子了。”结婚时的一句承诺,贾广明用一生来践行。

  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劳作,岳母很早就患上了贫血、腰腿疼痛等疾病。婚后不久的一天,岳母突然晕倒,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自此,贾广明和妻子卢运华便开始了寻医问诊之路。一开始,岳母每隔一周就要输一次血,高昂的费用让这个刚实现“温饱”的家庭立马捉襟见肘。贾广明只好硬着头皮,挨个找亲朋好友和同事借钱,有些了解病情的亲戚“好心”劝他放弃:“这种治不好的病,花钱就是无底洞,以后孩子们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但贾广明决不放弃。同年,弟弟考上了电大,需要交学费,走投无路的时候,贾广明的妈妈劝他变卖家里的祖屋,2800元的房款全部用来支付了医药费和学费。从家里搬出来的时候,这个铮铮铁骨的汉子第一次哭成了泪人。

  咬牙坚持不停歇 铁肩撑起一片天

  为了赚钱养家,贾广明每天像陀螺一样,一刻也不敢停歇。白天下矿挣钱,晚上回家借着月光把地里的累活提前干完,减轻妻子的负担。为了不耽误上班,他总是晚上坐火车去潍坊拿药,到了就在医院的廊道里眯一觉,有次还把护士吓了一跳,把医生都喊来了还没把他喊醒。有一年,贾广明拿完药赶回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去上班,一不留神砸断了脚趾,钻心的疼痛让他瞬间跌坐在地,头脑里闪出的第一个念头却是怎么能不耽误上班。

  他一天也不舍得休息,包扎完就又一瘸一拐地返回工作岗位,脚伤不能下矿井,他就干起了送餐的活,工友们都不忍心,劝他回家歇几天,贾广明却说:“现在岳母身体好转,我得抓紧挣钱还账,还要多攒点钱给岳母和孩子们补充营养。”那些年,为了养家糊口,贾广明和妻子摆过地摊、打过零工、开过饭店,在夫妻俩的努力下,借的钱一点点还清,日子也一天天向好。

  四世同堂家风赞 孝老爱亲美名扬

  多年的耳濡目染,孝老爱亲的种子早已在一家人心中生根发芽,并开出了灿烂的花。在贾广明的精心照顾下,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32年的岳母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儿子和儿媳把姥姥接到家中,四代人一起居住,一有空就帮姥姥按摩、聊天,从没半句怨言。远在外地的女儿没法常伴左右,就定期视频通话,美食、衣服、鞋子给姥姥寄了一箱又一箱。小孙子也学着爸妈的样子,每次吃饭都先把饭菜送到太姥姥手上,还时不时在太姥姥跟前“耍宝”,逗得全家合不拢嘴。

  现在,闲不下来的贾广明更是将精力都放在了对岳母的精心照顾上。岳母爱听戏曲,他就买了音响放给她听;岳母喜欢到外面晒太阳,但腿脚不便,他就每天背着她上下楼。“长寿秘诀就是有个好女婿!”现在,90岁的岳母身子骨还挺结实,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贾广明的街坊邻居们却都说,老卢家这个女婿,给个儿子都不换!他用42年的坚守,生动诠释了上门女婿亲如儿、百善敬老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贾广明】同名的人物

贾姓名人

身边好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