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七,男,朝鲜族,1969年4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新房子镇虎洞沟村小学教师。他在祖国边陲乡村坚守36年,帮助300余个孩子走出大山。他不仅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还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他努力探索适合乡村学生的教学方式,自编乡土课程,帮助每个孩子绽放光彩。金永七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吉林好人”等荣誉。
去山里 去村里 去最需要老师的地方
1988年,年轻的金永七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和让山村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毅然前往最偏远、最简陋、最缺教师的虎洞沟村小学任教。1996年,正值盛年的金永七已经成为全镇有名的教学能手,并获得了到镇中心校任教的机会。但金永七放心不下,决定继续留在条件艰苦的虎洞沟村陪伴孩子们。
学校环境艰苦、条件简陋,学生走不出去,老师留不下来。他就一个人开齐了十多门课程;没有课本,他就自编乡土教材,想尽办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知识;没有教学器具,他就砍树枝削树皮做教鞭,捡烟盒自制识字卡片;没有取暖设备,他就动手用旧油桶改出一个火炉,烧柴为孩子们取暖;屋顶漏雨,他就一个人爬上去修修补补。他把破旧的校舍打扮得漂漂亮亮、亮亮堂堂,把课程变得动手动脑、有滋有味。
管教学 管生活 是老师也是“父亲”
由于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孩子只有三四岁,很多学前班的孩子刚到学校,不会上厕所,不会拿笔,就连说话都含糊不清……金永七既要当好老师,又做起了保姆。给孩子喂饭、哄孩子睡觉、抱孩子上厕所,帮学生热饭、洗衣服,辅导功课、批改作业,关心关爱资助困难儿童……大事小事,他都要管、都要操心。
在山村,每年农忙时节,家长早上5点钟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晚上8点多才接走。为此,金永七年年调整作息时间,毫无怨言地全程看护。每天他都早早起床,备好当天的课,然后到附近村民家挑水,接着打扫教室、走廊、操场和厕所;冬季还要在教室生火炉、烧开水,让学生们有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遇上刮风下雨和冰雪天气,他便早早来到最容易发生险情的路段和河边接孩子们上学。几十年来,他自己都记不清背着孩子爬过多少陡坡,踩过多少木桥,淌过多少河流。
山区穷,孩子也往往因贫困而失学。小香(化名)的父亲只身外出打工,她从小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因为贫困,父亲不让适龄的小香上学。金永七多次劝说,并承诺自己负担小香上学的花销,终于使小香父亲同意她上学。从4岁来到虎洞沟小学,一直到11岁去新房子镇中心校寄宿学习,小香7年来的所有的学习和生活花销都由金永七资助。离开学校的那天,小香哭着抱着金永七不放,悄悄地叫了一声爸爸。
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居多,金永七深知自己缓解不了孩子们焦灼的思亲之情。于是便在全县奔走呼号,在学校安装网络、购买设备,每天让学生们和远在异乡的父母通过视频见一见、说说话。
寒暑交替36载,金永七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他燃烧着自己的爱,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