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松英,女,1946年8月生,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江如社区居民。季松英的小叔子在年幼时因病不幸落下了智力和肢体双重残疾,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2001年,季松英的公公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将照顾家庭和小叔子的重任托付给了季松英。24年来,季松英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小叔子。从日常的端茶送饭,到生病时的喂药打针,她从不抱怨,用行动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传统美德。季松英曾获“江西好人”等荣誉。
弱双肩扛起家庭重担
1993年,季松英的丈夫因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作不幸患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骤然间全部压在了季松英一个人的肩上。季松英还有一个小叔子,因年幼时患上小儿麻痹症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导致智力和肢体双重残疾,生活无法自理。2001年,季松英的公公不幸离世,临终前心中最挂念的是残疾的小儿子,他将季松英叫到床前,恳切地嘱托她要照顾好这个家,特别是要照顾好小叔子。季松英含泪应允。2010年,丈夫因病离世,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几乎让季松英的精神崩溃。但她没有被击垮,反而更加坚强,既要照顾小叔子,又要抚养几个孩子,每天忙完工作就忙家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季松英坦言:“有时候我也感到难以支撑,会背着家人偷偷抹泪,但哭过之后,我知道生活还得继续,所以我只能擦干眼泪,微笑着面对。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坚持,即使再苦再累,只要看到家人和睦相处,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季松英对小叔子的关怀无微不至。每天早晚,她都会为小叔子端水洗脸泡脚、准备饭菜,衣物破了为他缝补、脏了为他清洗,还会定期拆洗被褥。如果小叔子不小心跑出去了,季松英就会焦急地在街里街外寻找,生怕他遇到什么危险。小叔子因脚肿、气管炎等病症每年都需要去医院看诊三到四次,每次住院都超过一个星期。这期间,季松英总是守在床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喂水喂药喂饭,陪他打针,日复一日,无怨无悔。她说:“他一生病我就特别担心,家里条件不好,我自己年纪也大了,有时候只能推着轮椅送他去医院,只有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会打车。我会一直照顾他,直到我力不从心的那一天。”在季松英的精心照料下,小叔子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现在已经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润物无声传承优良家风
人们常说“父母是子女最好的榜样”,季松英对家人的细心照料,儿女们幼时便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小到大,他们亲眼见证了母亲如何不辞辛劳地操持家务,含辛茹苦地将兄妹几人抚养成人,以及对长辈的孝顺,这些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兄妹几人在闲暇之余,总会主动来到母亲身边,帮忙打扫家里家外,陪伴叔叔外出散步,周末时还会为叔叔准备可口的美食或购买零食。平日里下班后,他们也不忘探望家人,带上牛奶、水果等礼物,表达孝心。2024年7月,叔叔突发轻微脑梗住院,女儿心疼年迈的母亲过于劳累,于是每天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制作营养餐食,精心陪护叔叔。
季松英用行动默默感染着全家人,传承了良好家风。“只要对老孝敬,对小有爱,自己做事问心无愧,这个家肯定会和睦融洽。”这是季松英经常对身边人说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