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法治人物 > 李爱军

李爱军

「威海市高区初村镇派出所副所长」

  李爱军,男,1973年2月出生,威海市高区初村镇党委委员、派出所副所长。在24年公安生涯里,他一直坚守在工作一线,为人正派、政治坚定、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以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和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对待每一位群众、每一项工作、每一起案件。2019年,他为几十年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精神障碍贫困户康存红多方奔走、殚精竭虑,解决了几十年悬而未决的难题。他把工作放在个人生活之前,他用对群众的一片赤诚和对工作的一腔热血换取了群众的信赖、领导的信任、同事的信服,诠释了爱岗敬业的深度内涵。2013年获“威海市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18年8月荣立个人三等功。

  心系群众 执法为民 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一开始从帮扶干部孙创那里了解到贫困户康存红几十年从来都没有办理过身份证的情况,我是相当震惊的,很难想象在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的今天,康存红是如何生活的。”李爱军打一开始就默默将康存红的情况记在心里。“从其肢体残疾的丈夫邹本得口中得知康存红本人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儿子也同样患有精神障碍,基本生活难以为继。”想到这里,李爱军感到揪心的痛。因为精神障碍,康存红无法工作,没有收入;因为没有身份证件,她不能享受更多扶贫政策,无法办理残疾补助……身份证件对于康存红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从那时,李爱军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康存红的身份证问题,让她一家享受到国家政策帮扶,生活得到保障。

  可这十几年都悬而未决的问题,岂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随着身份证办理流程的推进,逐渐出现多项关键资料缺失的问题,办理难度大大超乎了李爱军的心理预期。原来康存红1997年从老家黑龙江来威海定居,户口一直未迁至威海,且康存红本人从没办理过身份证。2014年,康存红曾与丈夫邹本得一路颠簸赴老家办理。但由于相关证据严重不足,加之康存红本人因精神问题表达不清,最终无果而归。

  李爱军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妥善安排好安保维稳等繁重工作的同时,迅速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题小组,研究相关户籍政策,依法依规依程序制定解决方案。李爱军也亲自上阵,在他的办公桌上的户籍相关条例、政策等资料整整齐齐摞得一人高。长时间、高强度的伏案研读使得李爱军腰伤复发,止疼片一连吃了几大盒。经过了一连多日的奋战和几轮探讨论证,李爱军终于拿出了一套严谨合规的证据收集方案,在原户籍地东富派出所的大力配合下,先后取得了康存红邻居、同学、亲人的笔录材料。

  敏锐的李爱军认识到,办理身份证的关键还在于康存红的原户籍地的积极配合,便亲自致电东富派出所,但按照规定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由本人到场采集人像。可由于没有身份证的康存红再也无法买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且康存红精神状态每况愈下,这一路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太多。“不能让康存红冒险!”李爱军再次拿起电话,东富派出所虽表示也想尽快解决问题,但也不能违规办理,很是遗憾。但李爱军凭借着自己坚强的韧性,继续反复与东富派出所沟通,电话一连打了20多通,期间拿出多项解决方案,反复与对方研讨可行性。东富派出所终于被李爱军的坚持所打动,安排了专门联络人,并承诺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可以用视频传输的方式采集人像,为康存红办理身份证。

  “对我们来说,补办身份证是一项普通业务,但对于康存红来说却意味着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为康存红补办身份证一事耗时近两个月,李爱军原本已积劳成疾的腰痛越来越严重。每当半夜止痛药药效一过,李爱军便被腰痛折磨得呲牙咧嘴。当被疼痛折磨得梦醒后,他总是默默拿起手机,翻看记事录,又开始着手解决下一桩“麻烦事”,此时的李爱军相较于5月份初赴初村派出所上任时,已经消瘦了一大圈。

  攻坚克难 屡破大案 保一方平安

  在李爱军的职业生涯里,最具挑战性就是刑事案件的侦查。

  在李爱军从警的第十一个年头,高区公安分局抽调人手组建专案组,调查一起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的诈骗犯罪案件。在这起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相当狡猾,企图通过隐匿、篡改、销毁证据等不法手段,达到脱罪目的。侦查、取证难度大,侦查工作曾一度陷入“瓶颈”。

  李爱军作为一名一线刑警被选中进组,当时他也不曾想到,这是一场持续时间长达一年之久的“恶战”。受害者人数多达上千人,且分布广泛。进组后的李爱军迅速进入状态,着手收集被害人的相关材料。多次出差、直接与被害人面对面交流、数以百次交叉对比被害人笔录、无数个日夜挑灯夜战,李爱军终日与22箱卷宗为伴,仔细阅读、反复推理、反复论证,他的火眼金睛不放过任何细微的蛛丝马迹。在案件关键期,李爱军创下了连续55天连续加班,连续23天吃住在单位不回家的记录,天天与火腿肠、方便面相伴。一想到犯罪嫌疑人团伙骗光了老人的“棺材本”,困意、疲惫便消散无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案情中经过一连几轮摸爬滚打后,李爱军终于找到案件关键突破点,准确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诈骗手段,并针对该类型案件相关特点,结合从警十几年积累的经验,积极向专案组提出侦查方向、取证手法等方面的相关建议,经过一场拉锯战,最终成功将案件移送审查起诉。

  从此,李爱军一战成名,不知何时,李爱军成为了业界内公认的“铁人”,也不知何时,开始流传起这样一句话“大案要案找爱军”。而当李爱军休假回归家庭时,年幼的女儿表现得极为腼腆紧张、不适应,那时在她年幼的心里,认为爸爸是个“陌生人”。

  敬业奉献 忠孝难全 为警察职业而生

  时间再往前推,2003年和2004年是李爱军最为焦灼的两年。

  “爸,我在机场准备去外地办案,妈的病这次恶化,需要钱我来凑,需要护工我来联系,等我办完案一定回家看望您二老!”李爱军在机场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眼泪一直在眼里打转。

  2000年,李爱军母亲确诊罹患肺癌,这让将至而立之年的李爱军感觉天都暗了。李爱军的母亲远在吉林老家,往返十分不便,几次病危电话打来时,李爱军都在专案组,他深知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纵然万般不舍、归心似箭,他也始终坚持将群众的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前。母亲癌细胞扩散,他也只能请半天假,匆匆忙忙地赶到机场,乘飞机深夜回老家,等母亲一早醒来,说几句暖心话,就不得不赶一早的飞机回单位。他仍清晰的记得,母亲戴着氧气罩十分吃力的说,“儿子,你是个警察,我的病也就这样了,可在外边还有上万人需要你。”母亲去世后,李爱军把自己整个人都泡在工作中,忙里忙外、跑前跑后,一刻不停。大家都说李爱军变了,变得成熟稳重更有亲和力了。“那时候就用工作麻痹自己,有时候看见和我母亲年纪差不多大的老太太都忍不住要多关怀几句。虽说忠孝难全,可母亲患癌4年,未能陪伴在侧,是我毕生憾事。”说到这里李爱军的声音戛然而止,扭头望向窗外,眼底尽是悲伤。

  “后来,女儿长大了,我把我的故事讲给她听,她也支持我、理解我。她从小到大曾无数次问过我,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会选择什么?”李爱军的回答始终如一,“我选择成为人民警察!”

李爱军相关资讯:

【李爱军】同名的人物

李姓名人

法治人物

同年(1973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