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魁,男,1964年12月生,中共党员。辽宁省阜新市国有彰武县章古台林场护林员。37年来,他与深山林海为伴,一人、一马,行走在地处“八百里沙海”的科尔沁沙地南端8500亩樟子松林之间,使林区连续37年无森林火灾和重大涉林案件。李东魁曾荣获“辽宁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既然留下来 那就扎下根
“到处都是沙坨子地,种菜长不出几棵苗来!”几十年过去,李东魁回想他到章古台林场报到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章古台林场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漠东南风口,一到春季黄沙肆虐。1987年1月,从部队退役的李东魁被分配到章古台林场护林点,担任护林员。当时,护林点算上李东魁一共4人。他们每2人一组,轮流巡山。条件苦寒,没多久,另外3人相继离开,只剩下他一个人。
那段日子,有些亲戚和战友也劝李东魁“再考虑考虑”,但他心里清楚,“如果没有人看护,这片林子,别说一年,几个月就毁了。”
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最近的集市在5公里外;冬季大雪封路,几个月都见不到人影……寂寞的工作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远比想象得难。“既然留下来,那就扎下根!” 李东魁每天骑马在林子里走一圈,至少也得10多个小时。累了,他就靠在树下打个盹;饿了,掏出干粮,就着凉水吃几口;闷了,站在沙坨子上喊几声,唱一唱军歌……
“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
一年四季,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十分繁重。一个护林员管护200公顷林地是正常的工作量,而李东魁的辖区却有567公顷。他每年2/3以上的时间在沙丘上巡查巡护,防火期遇到大风天气,更是24小时值守。30多年来,李东魁行程20多万公里,林场从未发生过一起火灾。
那些年,樟子松价格上涨。有些人动了歪心思,打起了林场的主意,伺机盗窃树苗,偷伐成材的树。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圈地,开荒种庄稼。“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李东魁的心在滴血,他抓住偷盗开荒者送到派出所。
李东魁越认真负责,一些人越恨得咬牙切齿,越想给他点“颜色”看看。一天,3个蒙面人偷袭李东魁,他被打得头破血流,住了十几天医院。偷盗者以为,这次李东魁应该服了。可他们没想到,把树看得比自己命都重要的李东魁,又牵着马出现在丛林中。他的腰板比以前挺得更直,步子比以前走得更坚定了。从那以后,再也没人闹过事。
“树长起来了,咱给守住了,值!”
“爬坡穿林,翻沙越障,开始全靠一双脚底板,后来林场给我配了匹马,前几年才买了拖拉机。”李东魁说。“护林30多年,哪片林子是哪年栽下的,我都记得。”一次遭遇沙尘暴,李东魁迷失在沙坨子里十几个小时,怎么也走不出来;还有一次大雪封路,他在护林点只能就着咸菜疙瘩啃冻馒头挺大半个月。
可是,“树长起来了,咱给守住了,值!”李东魁说。日复一日,树越长越粗壮,林子越来越茂密。树林里,那些干涸多年的小泡子、小河沟,开始有了清水。放眼现在一望无际的樟子松,松涛翻滚,李东魁心潮起伏。他心里非常清楚,他看似一个人在巡山、在战斗,事实上,守护这片山林的,还有林场的同事、已故的父亲、搬到林子里的妻子和女儿……
看着一棵棵树苗长成大树,女儿李明明也越来越理解寡言的父亲。如今,李明明也组建起了“青年护林突击队”,建设光伏发电站和养殖小区,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扛起治沙用沙护林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