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22载默默耕耘,用努力、执着与坚守,诠释着瞭望员的守护林海的初心。
赤峰市巴林左旗乌兰坝林场的平顶山,海拔1680米,有着100多万亩的森林,在这里有着一座“望火楼”。2001年,38岁的李国栋接受了上级派遣的守林任务,从此以望火楼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无水无电的山顶上默默坚守,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这片林海。
据李国栋回忆,他第一次走进平顶山“望火楼”,墙壁上布满了三指厚的霜,地面泛着片片水珠,到了晚上更是仅能依靠一只蜡烛获得点点慰藉。深山里的孤寂,夜半凄冷的风声,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动物的嘶吼与尖叫声,让人心生恐惧,他想退却,想离开,可当他拿着行李走出望火楼的那一刻,领导的话再次回荡在他耳边,“组织派你去值守‘望火楼’,以后100多万亩的森林就交给您了”,谆谆的嘱托,重重的责任,还有眼前这片充满生命的绿色,让他不自觉的把行李仍到炕上,跑到山崖边大声的喊着,“我李国栋一定要坚守住”!
38岁的他从那年起就一头钻进林海深处,当起了“防火瞭望员”,这一干就是22年。22年他跑遍了平顶山的各个小沟、小岔,对管辖区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沟沟岔岔都得了如指掌。这些年他所管辖的林区内,从未发生过一起滥砍盗伐的重大案件和森林火灾事件。22年里他说的最多也是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切正常……”。记者采访时他说:“22年吃的苦这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可是22年这里没发生火灾这是我最欣慰的。”
说起一年之中最难忘的季节,李国栋总是重复着冬天、春天。“冬天,大雪封山,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致使本就崎岖的山路更是步履维艰,上下一次山运食物至少要用10多个小时;因运水不便,李国栋只能靠化雪维持日常生活;晚上睡觉即使穿着衣服,盖着厚厚的棉被还是发冷打颤;白天握拿着望远镜巡视,冻伤手脚已是常态。春天,天气回暖,可大风和沙尘却变本加厉,此时正值森林防火紧要期,要不间断地瞭望,风沙迷眼是常事,眼药水成了必备品,据气象观测这里年均六级以上大风达260多天,有句谚语,“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 除此之外野兽和雷电也常来惊扰。一天晚上,他听见窗外有动静,往外一看,一匹狼正瞪着眼睛看他。雨天雷声阵阵,楼里闪电映射,他只好卷缩在炕上,等雷电过后,他又拿着棍棒走出屋里开始瞭望。
现今人工瞭望仍是森林防火“打早、打小、打了”的关键。春季、秋季、冬季防人为引起的火灾,夏季防雷电造成的火灾,发现火情要准确分辨方位,第一时间报告。他说,进入重点防火期,他们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瞭望一次,一天要瞭望20次。22年,写了40多本笔记。写的最多的,就是这茫茫林海,每时每刻的火情观测。长时间瞭望火情,加上钻研学习,他总结出了一套火情鉴别的经验。“火情也有真假之分,草燃烧是白烟,树燃烧是黑烟,雾起来发散没‘根’,树草燃烧有‘根’。这些都需要人去判断,所以瞭望员的作用很重要。”
22年来,李国栋每年春秋两季至少要在这里驻守8个多月,在这人烟稀少的深山密林里,他远离家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家近在咫尺,却像远在天涯,平顶山“望火楼”和他的家只有9公里,可这短短的距离他却做不到一个丈夫的责任。2000年,妻子眼睛有疾,两只眼睛肿的封上了,必须得上旗医院治疗,林场距离旗里又100公里,此时正是防火期,回去给老婆治病还是在这里坚守,他还是选择了后者,委托他人把妻子送到旗医院,结果妻子由于治疗晚了,留了后遗症。说起这件事,他总是说这辈子最对不住的就是我的妻子。
作为一名“绿色守望者”,他亲身经历和目睹了眼前这片森林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作为一名“防火瞭望员”,他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对工作、对林业事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森林卫士,他用生命和热血捍卫着森林和草原深处的绿荫和美丽家园的这道绿色屏障!丰碑无声,他不用语言,不用文字,只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坦坦荡荡的忠诚,在保护区这片充满神奇的绿土上,写下了永远的誓言,写下了永远的辉煌。
李国栋守卫家园、爱岗敬业的精神,迎来了林业局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关注与赞扬,2023年李国栋荣获第八批赤峰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莽莽林海中,或许你很难看到李国栋,但是,这里肯定不能缺少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