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女,汉族,1969年12月生,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来,她不忘治病救人初心,始终恪守医德,用满腔热忱为每一名患者解除病痛,努力践行一个医生的职业追求。2010年,她被评为河南省卫生科技中青年创新人才;2021年,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在工作中,李海燕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对每一位接诊患者都全力以赴、尽心救治。她常对团队成员说:“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是做医生的根本。”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救治的机会。她曾经接诊一位年仅30岁的发热、四肢瘫痪且昏迷7天的女性患者。头颅核磁提示“缺血缺氧性脑病”,核磁增强后报告“颅内多发脓肿可能”,但患者脑脊液检查并不支持颅内脓肿,康复希望渺茫。为了明确诊断,她认真查阅相关文献,主持包括5个科室在内的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并和相关科室专家反复多次深入探讨,调整用药。患者的病情迅速恢复,2周后四肢肌力恢复正常,6周后语言和智能恢复正常,2个月后复查颅内病灶完全消失。当患者和家属对她表示感谢时,她全然忘却为救患者在医院里连续奋战48个小时,她说:“我从她的康复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生命之花的再次绽放便是对医生辛苦付出最好的回报。”
她还经常自费购药到偏远地区患者家中随访,帮助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用。她曾诊治一位28岁的线粒体肌病患者,该病只要坚持服药,便能维持正常生活。但患者家境贫困,难以定时复查,她便带领团队定期随访,除将急需药品带给患者外,还将血样带到医院自费为患者检查、指导用药。正是她始终如一的精准诊疗,患者发病10余年来,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30多年临床工作,她以院为家,时刻为病人着想,在保证诊疗的基础上,为患者精打细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用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赞誉。
勤奋刻苦敢于担当
对医生来讲,医术是安身立命、造福患者之本。李海燕在繁忙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加强与上级医院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最新的医学前沿知识,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升自己和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
她带领团队率先在省内开展神经肌肉病的病理诊断和神经遗传病基因诊断,成立神经肌肉病多学科诊疗团队,为千余名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患者的精准诊治提供了依据,使只能在国家或省级医院才能诊治的疾病在安阳市内就能得到有效治疗,避免患者辗转就医所带来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2013年,她主动承担起国家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基地及卒中中心的建设任务,在安阳市率先建立脑卒中绿色通道,开展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取栓和血管内治疗以及颅内动脉瘤栓塞等急性脑血管病高难度诊疗技术,每年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6000余人,静脉溶栓300余例,取栓200余例,从入院到静脉溶栓平均时间25分钟,各项质控指标在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排名中名列前茅,多项诊疗技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防治能力大幅提升。
她重视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注重言传身教,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带领团队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科研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56篇,其中SCI5篇、中华系列11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7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7项。
她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神经内科亚专科建设,在省内率先开设了神经内科专病门诊。历经10余年发展,科室目前有13个亚专科、2个市重点专病、5个国家级诊疗平台,先后获评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神经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不忘初心履职尽责
作为一名基层全国人大代表,李海燕不忘治病救人初心,牢记人大代表使命,利用考察、调研、座谈、义诊等机会,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积极建言献策。
履职6年来,她共提交关于卫生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建议议案35件,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部分建议如关于基本药物保障、老年人就医保障、加强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环境污染精准治理、加强全民健身运动等,得到了及时采纳。
李海燕热爱医学事业,在工作中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从医30余年,急患者所急,忧患者所忧,始终坚持“医者仁心”的原则,始终把患者的病情和生命放在第一位。她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成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家庭,有力彰显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