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男,1990年5月出生,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铣工。2007年毕业后,他就在平凡、枯燥的铣工岗位上默默坚守着。不甘平凡的他刻苦钻研业务,创新制造工艺,先后完成了夹爪丝母专机、铣口机、精密钻攻丝机等多种工装项目,成功率达95%以上。同时对一些异形工件及高精度加工的工艺程序和步骤加以调整,使装配过程中零件的返修率为零,一次性成功装配率达100%。2016年临港区职工技能大赛铣工第一名,曾获威海市青年岗位能手、威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
林建在专心致志地加工零部件
一身蓝色工装,一个金丝框眼镜,乍一看林建,斯文中透着一丝学者的气息,但坐在车间里,他仿佛就跟机器融为了一体,在铣床旁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眼光丝毫不离手中的零件。他是一位铣工,工作全靠一双巧手,这似乎与自动化、机械化著称的威达集团格格不入,但就是这样一位手艺人,成为了威达集团的“宝贝”,还入选了第一届“临港工匠”。
林建今年28岁,自2007年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二车间从事铣工工作。这一份履历看似不起眼,若不是亲眼看见他工作,很难从心底里感叹他“真了不起”。
了不起在哪?这份工作太枯燥了。从拿到图纸开始,一模一样的零件按照同样的工序重复制作上百个,这对耐性是极大的考验。林建说起了从前,“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熬下来了,我曾经带了一个大学生徒弟,实习半个月就跑了”,单一个“熬”字,贯穿了这份职业。林建不是没有想过换工作,但他洞悉了一个道理,“啥工作都是熬过了的,耐得住寂寞才能争取到一份成就”,凭着这个信念,他在扎根在威达集团12年。
这个看似平静的男人骨子里涌动着一股拼劲和冲劲,在青春洋溢的年纪里,他天天打磨着零件,只有在吃午饭的时候才离开片刻,别人用一年才能达到独立操作的技术水平,他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啃下来了。??
现在的林建已经成为公司里负责工装设备的大修、抢修及内外协机械零部件的铣工工艺及零件加工工作的技术骨干。“林工的手就跟机械臂似的”,同事对他的调侃中也带着一丝敬意。
既然重复性强,那为何不用时下流行的3D打印替代??
对于自己的手艺,林建很自信,“零件设计千变万化,手工做完了,机器编程还没出来呢,人是要比机器强的。”
人跟机器,比较的不仅仅是速度,更是零件的精密程度。这可让林建下了苦力气钻研,中专文化、知识不够是他的短板,一念书就头疼他悄悄捧起了专业书籍细细研读,将各种复杂异形零件的套路稔熟于心,为了节省时间,他不断摸索,改变零件的加工方式,将时间缩短了一半。
对这位匠人最大的褒奖是零失误,现在他制作的零件成功率达到95%以上,尤其在夹爪铣丝专机加工改造的工作中,对一些异形工件及高精度加工的工艺程序和步骤加以调整,使装配过程中零件的返修率为零。公司里夹爪丝母专机、铣口机、精密钻攻丝机等多种工装开发项目的担子,他挑在了肩上。
林建不善言辞,在每次交谈中,他总要思索一会再开口,就像他平日工作,虽然已驾轻就熟,但拿到图纸前,他都要琢磨好一会才动手。铣床工艺关系着每一枚钻夹头的质量精度,可以说是公司质量的核心,一系列荣誉傍身的他很少有得意的时候,他调侃自己“没有梦想”,又把脚下的路走的踏实。重重担起责任,轻轻放下荣誉,他说,“我就是一个普通工人,练好扎实的本事比什么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