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改知,女,1957年生,河南省许昌长葛市增福镇张留寨村村民。刘改知7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李清水。李清水靠喂牲口挣工分,坚持让她读完中学。1990年母亲病逝后,刘改知承诺像对待亲爹一样照顾继父。如今,刘改知67岁,李清水105岁。她悉心照料老人,从饮食到起居无微不至。李清水有哮喘病,刘改知耐心喂药,从不厌烦。她的孝心也影响了家人,儿子和孙子常回家探望,帮忙照顾老人。刘改知用平凡的坚守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温暖了家庭,感染了邻里。
感恩与承诺:无血缘的亲情
1964年,刘改知7岁,亲生父亲去世,母亲独自承担起抚养几个年幼孩子的重担。两年后,母亲经人介绍嫁给了新郑市的李清水。李清水来到这个家后,靠着喂牲口挣工分,坚持让刘改知读完了中学。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刘改知的两个姐姐很早就辍学下地干活,而李清水却始终支持她继续读书。刘改知深知,没有继父的付出,自己不可能完成学业。
1990年,刘改知的母亲病逝。李清水的弟弟想把他接回新郑老家照顾,但李清水却选择了留下来。面对李清水的坚持,刘改知当众向他的家人承诺:“各位放心吧,有我一口吃的,他就饿不着,我会像对待亲爹一样照顾他。”那一刻,刘改知的心情无比复杂,但她深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对继父养育之恩的回报。
悉心照料:岁月里的坚守
如今,刘改知已经67岁,而继父李清水已经105岁高龄。在刘改知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生活得十分安逸。尽管视力模糊,但老人仍能独自在院子里活动,头脑也十分清醒。刘改知对继父的照顾细致入微:早上一个馍、一碗汤,晚上只让吃半个,以免消化不良;老人喜欢吃酥饼和薄荷糖,家里总是备得满满的;不爱吃面条,就换着花样做面叶、疙瘩汤……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刘改知对继父的关爱。
李清水有严重的哮喘病,需要每天服药。每当他手抖拿不稳药时,刘改知总是耐心地把药送到他嘴边。老人有时会发脾气,但刘改知总是笑着说:“年纪大了,总会有点小情绪,其实就像个老小孩儿,好哄得很。”村里乡亲常常跟刘改知开玩笑:“还是恁家有福,家里那位成‘老神仙’了!”刘改知总是回答:“啥是宝,老人健康长寿就是宝。家风好了,比挣多少钱都强!”
传承与延续:爱在家庭间传递
刘改知的孝心不仅温暖了继父,也深深影响了她的家人。儿子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从结婚到买房,都没让刘改知操过心。只要一有时间,他都会带着两个孩子回家探望老人。刘改知做好饭要端给李清水时,孙子还会抢着帮忙:“我给端,你快去歇歇吧。”这份孝心的传承,让刘改知感到无比欣慰。
刘改知的大姐和二姐也曾多次提出要把李清水接走照顾,但老人坚决不肯离开。有一次,刘改知生病高烧,不得不把李清水送到大姐家暂住。结果,老人只住了五天就嚷嚷着要回家:“我不让恁伺候我,我走路也得回去!”刘改知赶紧把他接了回来。她笑着说:“他不是嫌别人伺候不好,习惯了我照顾他。”
在刘改知的家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她用平凡的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谱写出了一曲温暖人心的赞歌。她的孝心不仅温暖了一个家,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